close
因暑 三:
大暑傷乎氣,脈虛身則熱,熱極耗陰精,孤陽上飛越,忌下亦忌升,忌散復忌泄,此中有真意,高人參得得。
此章因暑暍致目病而言。
夫暑乃六氣之一,動靜皆能中人。
有深堂高閣,過受涼風或瓜梨鮮果,多茹生物,陰能遏陽,熱氣不能伸越,必頭痛肌熱,肢節酸疼,心煩吐瀉,惡寒無汗,此靜而得之為逆暑,主以大順散,不效加參附。
遠近賈客日中行走,暨老弱農役炎蒸勞作,既耗元神,而又逼起真火,病發身熱頭痛,﹝足參﹞渴引飲,汗大泄,惡熱,此動而得之為中暍,甚則昏倒不知人,手、足、背、心微冷,或吐,或瀉,或喘,吐沫,急以二氣丹同蘇合香丸料灌下。
如無,研蒜水調香薷飲亦可。
勢稍退,合前證靈砂益元散、蒼術白虎湯主之。
若體氣素虛,藥不合式,惟增易清暑益氣湯、補中益氣為當。
今人恐患暑病,常服益元、香薷等藥,謂之預防,適所以招暑也。
平居遠害,生脈散為夏令最宜。
暑病與熱病相似,但熱病脈盛、暑病脈虛為辨。
治當調養元氣而佐以解暑。
若人吐極,病危篤,水米不入,入即吐,亟用人參一錢、黃連三分、糯米一勺,濃煎候冷,徐徐咽下。
盡一小盞,不吐,便可投藥食矣。
或炒鹽煎水一杯亦效。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