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難曰:《經》言:春脈弦,夏脈鉤,秋脈毛,冬脈石,是王脈耶?將病脈也?
(經文見《素•平人氣象論》及《玉機真臟論》。)
然,弦、鉤、毛、石者,四時之脈也。
(四時之脈,謂脈之應乎四時,即王脈也。)
春脈弦者,肝東方木也,萬物始生,未有枝葉,故其脈之來,濡弱而長,故曰弦。
(濡弱而長,是弦之正象,否則即為太過、不及之脈也。)
夏脈鉤者,心南方火也,萬物之所茂,垂枝布葉,皆下曲如鉤,故其脈之來疾去遲,故曰鉤。
(來疾者,其來少急而勁;去遲者,其去少緩而弱,此所謂下曲如鉤也。)
秋脈毛者,肺西方金也,萬物之所終,草木華葉,皆秋而落,其枝獨在,若毫毛也,故其脈之來,輕虛以浮,故曰毛。
(其枝獨在、若毫毛,言其四面無所輔,而體又甚輕也。)
冬脈石者,腎北方水也,萬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時,水凝如石,故其脈之來,沉濡而滑,故曰石。此四時之脈也。
(冬氣斂聚,故沉而濡滑,水之象也。按臟腑之與五行,各有所屬,而春夏秋脈皆以木為喻者,蓋惟木為因時遷變也。)
如有變奈何?
(變,謂失常也。)
然,春脈弦,反者為病。何謂反?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
(太過屬陽,而發於表,故病在外。不及屬陰,而怯於中,故病在內。)
氣來厭厭聶(ㄋㄧㄝˋ)聶,如循榆(ㄩˊ)葉,曰平;
(厭厭,《素問》王冰注以為浮薄而虛也。)
益實而滑,如循長竿,曰病;
(此皆弦而太過之象。)
急而勁益強,如新張弓弦,曰死。
(此則弦之至,即所謂真臟脈也。)
春脈微弦,曰平;弦多胃氣少,曰病;但弦無胃氣,曰死,春以胃氣為本。
(衝和之氣也。微弦、胃氣少、但弦無胃氣,即上文三者之象也。下文仿此。)
夏脈鉤,反者為病。何謂反?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其脈來累累如環,如循琅,曰平;
(如環,《素問》作「如連珠」,言其滿盛也。琅,石似珠者。)
來而益數,如雞舉足者,曰病;
(謂實而勁也。)
前曲後居,如操帶鉤,曰死。
(居,《素問》王冰注曰:「不動也」。帶鉤,曲而堅者也。)
夏脈微鉤,曰平,鉤多胃氣少,曰病,但鉤無胃氣,曰死。夏以胃氣為本。秋脈毛,反者為病。何謂反?
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其脈來,藹藹如車蓋,按之益大,曰平;
(車蓋,言其浮大而虛也。)
不上不下,如循雞羽,曰病;
(《素問》王冰注謂「中央堅而兩旁虛」。)
按之蕭索,如風吹毛,曰死。
(《素問》云:如物之浮,如風吹毛,曰肺死。「王冰謂」如物之浮,瞥瞥然;如風吹毛,紛紛然也。「蓋皆輕虛飄亂之義」。)
秋脈微毛,曰平,毛多胃氣少,曰病,但毛無胃氣,曰死。秋以胃氣為本。
冬脈石,反者為病。何謂反?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脈來,上大下兌,濡滑如雀之啄,曰平;
(雀啄,上大而末銳也。)
啄啄連屬,其中微曲,曰病,
(啄啄連屬,言搏手而數。其中微曲,言其象似鉤也。)
來如解索,去如彈石,曰死。
(解索,緊而散;彈石,促而堅也。《素問》云:「發如奪索,辟辟如彈石,曰腎死。」)
冬脈微石,曰平,石多胃氣少,曰病,但石無胃氣,曰死,冬以胃氣為本。胃者,水穀之海,
(水穀皆聚於胃,如海為眾水所聚也。)
主稟四時,
(胃屬土,土分王四季,故曰主稟四時。)
皆以胃氣為本,是謂四時之變病,死生之要會也。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見,
(中州,言在四臟之中,四臟平和,則脾脈在其中,故不可得見。)
衰乃見耳。來如雀之啄,如水之下漏,是脾衰之(一本無之字)見也。
(雀啄,言其堅銳。水下漏,言其斷續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