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難曰:脈有陰陽之法,何謂也?
(陰陽,謂脈之屬於陰、屬於陽也。)
然,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呼吸之間,脾受穀味也,
(心肺在上部,故出氣由之,屬陽。腎肝在下部,故入氣歸之,屬陰。脾主中宮,故司出入之間也。受穀味,即因胃氣以至手太陰之義。)
其脈在中。
(在中,介乎陰陽之間也。)
浮者陽也,沉者陰也,故曰陰陽也。
(浮為表,故屬陽。沉為裏,故屬陰。)
心肺俱浮,何以別之?
(呼出心與肺,故俱浮。別,分別也。)
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濇者肺也。
(心屬火,故其象大散;肺屬金,故其象短濇,此心肺之本脈,而浮則其所同者也。)
腎肝俱沉,何以別之?
(吸入腎與肝,故俱沉。)
然,牢而長者肝也,按之濡,舉指來實者腎也。
(肝屬木,故其象牢而長。腎屬水,故其象濡而實。水體外柔而內剛也。)
脾者中州,故其脈在中。是陰陽之法也。
(在中,不沉不浮之間也。此以上釋陰陽之義已明,下文又於陰陽之中交互言之也。)
脈有一陰一陽、一陰二陽、一陰三陽;有一陽一陰、一陽二陰、一陽三陰。如此之言,寸口有六脈俱動耶?(俱動,言三陰三陽盡見也,六脈見下文。)
然,此言者,非有六脈俱動也,謂浮、沉、長、短、滑、濇也。
(此即所謂六脈也。浮者在上,沉者在下,長者過本位,短者不及本位,滑者流利,濇者凝滯。浮、沉、長、短以形言,滑、濇以質言也。)
浮者陽也,滑者陽也,長者陽也;沉者陰也,短者陰也,濇者陰也。
(此所謂三陰三陽也。)
所謂一陰一陽者,謂脈來沉而滑也,一陰二陽者,謂脈來沉滑而長也,一陰三陽者,謂脈來浮滑而長,時一沉也;所謂一陽一陰者,謂脈來浮而濇也,一陽二陰者,謂脈來長而沉濇也,一陽三陰者,謂脈來沉濇而短,時一浮也。
(此六脈互見之象也。然此舉其例而言,亦互相錯綜,非一定如此也,但浮沉可以相兼,而滑濇短長不得並見,亦所當曉也。)
各以其經所在,名病逆順也。
(上文言脈之形體,而未嘗斷吉凶,此乃言其斷法也。其經,手足三陰三陽也。逆順,如心脈宜浮,腎脈宜沉則為順,若心脈反沉,腎脈反浮則為逆,此又見脈無定體,因經而定順逆。其法則兩經備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