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本篇主要闡述津液同源于水穀,輸布全身,分別發揮著不同的功能作用。並將津液分為五類即汗、溺、唾、淚、髓。指出五液代謝發生障礙後可出現閉阻不通的為癃證。由於本篇專論津液分而為五及其生理作用與病理變化,故以「五癃津液別」名篇。
【原文】
黃帝問于岐伯曰:水谷入於口,輸於腸胃,其液別為五,天寒衣薄,則為溺與氣,天熱衣厚則為汗,悲哀氣並則為泣,中熱胃緩則為唾。邪氣內逆,則氣為之閉塞而不行,不行則為水脹,餘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生?願聞其道。
岐伯曰:水谷皆入於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1]。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充皮膚,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為液。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故汗出,寒留於分肉之間,聚沫則為痛。天寒則腠理閉,氣濕不行,水下留於膀胱,則為溺與氣。五臟六腑,心為之主,耳為之聽,目為之候[2],肺為之相[3]肝為之將[4],脾為之衛[5]腎為之主外[6]故五臟六腑之津液,盡上滲於目,心悲氣並則心系急,心系急則肺舉,肺舉則液上溢。夫心系與肺,不能常舉,乍上乍下,故咳而泣出矣。中熱則胃中消谷,消穀則蟲上下作。腸胃充郭,故胃緩,胃緩則氣逆,故唾出。
【提要】本段指出了津、液的劃分及其轉化為人體不同代謝產物的過程。
【注釋】
[1]海:指氣海、血海、髓海、水谷之海四海,詳見本書《海論》。一說指相應的五臟,可參。
[2]候:測驗之意。
[3]相:《素問·靈蘭秘典論》稱肺為「相傅之官」,肺朝百脈而主治節,故為心之相即有相輔之意。
[4]將:《素問·靈蘭秘典論》稱肝為「將軍之官」,意指有謀慮。
[5]衛脾:主肌肉,可以護衛內在臟腑。
[6]主外:腎主骨而成立其形體,故主外。
【詳解】
黃帝問岐伯說:飲食物進入口以後,又被輸送到胃和腸,其化生的津液分為五種,如果在天氣寒冷和衣服單薄時,津液就會化為尿和氣;天氣炎熱和衣服過厚時,津液就化為汗;情緒悲哀,氣並於上,津液出於目就化為淚中焦有熱,胃體弛緩,津液出於口就化為唾液;邪氣侵入體內,阻滯津液輸布,陽氣閉塞而津液不化,水氣不能宣散就形成水脹病。我知道這些情況,但是不知道其化生的機理,想請你講一下。
岐伯說:飲食物都是由口進入人體,飲食物中有酸、苦、甘、辛、鹹五味,分別注入相應的臟器及人體四海。飲食物所化生的津液分別沿著一定的道路輸布。由三焦布散的飲食物中的精微物質,能夠溫潤肌肉、充養皮膚,就是津;那些流注於臟腑、官竅,補益腦髓而不布散的,就是液。天氣炎熱和穿衣太厚,腠理開泄而出汗。如果又感受寒邪,寒邪就會留滯在分肉裏面,使得津液凝聚成沫,擠壓分肉,阻礙陽氣流行就會產生疼痛。天氣寒冷,汗孔閉塞不能出汗,陽氣不化,水液不得蒸化宣行則向下輸注到膀胱,就形成尿液和氣。
在五臟六腑中,
心主宰其他臟器的活動。耳聽聲音,眼看物體,都是為心服務。
肺主氣而朝百脈,起相輔的作用,猶如宰相。
肝主謀慮,就像將軍一樣。
脾主肌肉而護衛內在臟腑,就像衛士一樣。
腎主骨而支撐身體,所以可以主人體的外部。
人體五臟六。腑的津液都上達於目,人悲哀的時候氣並於心,使心系拘急,心系拘急會使肺葉上舉,肺葉上舉就使得津液向上流溢。但是,心系不總是拘急,肺葉不總是上舉,而是時發時止,所以發生咳嗽而流淚。中焦有熱,胃中的飲食物就容易消化,食物消化以後,寄生蟲追尋食物就會在胃腸中上下串列,導致腸胃擴張胃體遲緩,氣因之上逆,津液隨著上升,於是就出現了唾液從口外流的情況。
【按語】
本段講述了津液來源於水穀,由脾胃化生,在生理上分成汗、溺、唾、淚、髓五種(髓的生成在下文將述及),並隨著外界的環境及情緒等因素的影響而發生適應性的變化,如天寒則為溺與氣,天熱則為汗等。這些天氣寒暑因素對水液在體內的變化有重要的影響,也反映出了人與天地相應的道理。
「五臟六腑,心為之主,耳為之聽,目為之候,肺為之相,肝為之將,脾為之衛,腎為之主外」的論述,反映了《內經》的整體觀念,即人與自然相統一,人身各部相統一。本段所討論的汗、溺、氣的關係對臨床用行氣利水法治療水腫提供了理論基礎。此外,有關津、液的概念《靈樞·決氣》篇也有論及,可互參。
【原文】
五穀之津液和合而為膏者,內滲入於骨空[1],補益腦髓,而下流于陰股[2]。
陰陽不和,則使液溢而下流于陰,髓液皆減而下,下過度則虛,虛故腰背痛而脛酸。
陰陽氣道不通,四海閉塞,三焦不瀉,津液不化,水穀並行腸胃之中,別於回腸,留于下焦,不得滲膀胱,則下焦脹,水溢則為水脹,此津液五別之逆順也。
【提要】本段講述了髓液的生成及津液不化為病。
【注釋】
[1]骨空:此處指骨髓藏精髓之處。
[2]陰股:陰,指陰器。股,即指下肢。
【詳解】
飲食物所化生的津液,混合成脂膏樣的部分,向內滲灌到骨腔中,並可以向上補益腦髓,向下流注到陰器。
精屬陰,氣屬陽,如陰陽不和,則陽氣不能固攝,精液向下流溢,從陰竅外泄。從而使滋養骨髓的津液也隨著向下溢出而減少,如果下溢過度,真陰虛損,就會出現腰背疼痛和足脛酸楚。
陰陽氣道阻滯不暢,四海閉塞不通,三焦不能疏泄,津液不能正常的布化到全身,飲食物相互混雜在腸胃中運行,積于回腸,水液停留在下焦,不能滲灌於膀胱,這樣就會使下焦脹滿,水流向外泛溢,就會發生水脹病。這些就是津液分為五條通路運行的正常和異常的情況下。(張辰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