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辛:
味辛,溫,入手太陰肺、足少陰腎經。
降衝逆而止咳,驅寒濕而蕩濁,最清氣道,兼通水源。
《傷寒》小青龍湯:方在麻黃。
治太陽傷寒,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
用細辛、乾薑、五味,降逆斂肺,以止咳嗽。
《金匱》以治痰飲,咳逆倚息。
飲去咳止,氣從少腹上衝胸咽,用桂苓五味甘草,治其氣衝。
衝氣既低,而反更咳胸滿者,用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乾薑細辛,方在乾薑。
治其咳滿。
《傷寒》真武湯:方在茯苓。
治少陰病,內有水氣,腹痛下利。
若咳者,加五味(半升),細辛、乾薑(各一兩)。
是皆小青龍之法也。
A:
升,原作「斤」,據集成本、石印本、《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並治》改。
《金匱》厚樸麻黃湯:方在厚樸。
射干麻黃湯:方在射干。 皆用之,以治咳而下寒者。
麻黃附子細辛湯:方在麻黃。 麻辛附子湯:方在桂枝。
大黃附子湯:方在大黃。 赤丸:方在烏頭。 烏梅丸:方在烏梅。
皆用之,以治寒氣之衝逆也。
A【麻辛附子湯:據卷二桂枝釋文,系指「桂甘薑棗麻附細辛湯」。
防己黃芪湯:方在防己。
治風濕脈浮身重,氣衝者,加桂枝三沸,下有陳寒者,加細辛三分。
風木衝逆,則用桂枝,寒水衝逆,則用細辛,此治衝逆之良法也。
肺以下行為順,上逆則逆,逆則氣道壅阻,而生咳嗽。
咳嗽之證,由於肺金不降,收氣失政,刑於相火。
其間非無上熱,而其所以不降者,全因土濕而胃逆。
戊土既濕,癸水必寒,水寒土濕,中氣不運,此肺金咳逆之原也。
當火炎肺熱之時,而推其原本,非緣寒氣衝逆,則由土濕堙寒,因而水飲停瘀者,十居七八。然則上熱者,咳嗽之標,水飲濕寒者,咳嗽之本也。
外感之咳,人知風寒傷其皮毛,而不知水飲濕寒實傷其臟腑。
蓋濁陰充塞,中氣不運,肺金下達之路既梗,而孔竅又闔,裏氣愈阻,肺無泄竅,是以宗壅迫,衝逆而為咳。
若使裏氣豁通,則皮膚雖閉,而內降有路,不至於此也。
細辛溫燥開通,利肺胃之壅阻,驅水飲而逐濕寒,潤大腸而行小便,善降衝逆,專止咳嗽。
諸主治,收眼淚,利鼻壅,去口臭,除齒痛,通經脈,皆其行鬱破結,下衝降逆之力也。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