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五條:「傷寒﹝typhoid﹞」,脈浮,發熱﹝fever﹞,無汗﹝adiaphoresis﹞,其表不解者,不可與「白虎湯」。 渴欲飲水,無表證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
本條示表不解者不可與「白虎湯」之義。 |
【解曰】: |
「傷寒﹝typhoid﹞」,脈浮,發熱﹝fever﹞,無汗﹝adiaphoresis﹞,表證也。 表證未解者,不可與「白虎湯」。 以「白虎湯」為熱在「陽明」之分,如表不解而與之,則表熱被寒,血液不復向表層奔放而表邪不得解也。 必欲見其渴欲飲水,證明為內熱重,津液消爍,而無脈浮、無汗﹝adiaphoresis﹞等之表證,乃可與「白虎湯」或加「人參」與之。 |
上二條有表裏俱熱,有背微惡寒﹝aversion_to_cold﹞,仲師恐人誤認為表證,特提出而誡之曰:「表未解者,不可與「白虎湯」也」。 要知「白虎湯」之必具條件,為大汗,大渴,大煩,脈洪大,最重要一點即在大汗,如無汗者﹝adiaphoresis﹞,縱煩,渴,熱俱盛,不得用「白虎湯」。 |
成無己曰:「『傷寒﹝typhoid﹞』脈浮,發熱﹝fever﹞無汗﹝adiaphoresis﹞,其表不解,不渴者宜『麻黃湯』,渴者宜『五苓散』,非『白虎』所宜。 大渴飲水,無表證者,乃可與『白虎加人參湯』,以散裏熱,臨證之工,大宜精別。」 |
喻嘉言曰:「『白虎』但能解熱,不能解表,必惡寒﹝aversion_to_cold﹞、頭痛﹝Headache﹞、身疼之表證皆除,但熱渴而求救於水者,方可與之。」 |
柯韻伯曰:「『白虎湯』:治熱結在裏之劑,先示所禁,後明所用,見『白虎』為重劑,不可輕用也。 脈浮,發熱﹝fever﹞,無汗﹝adiaphoresis﹞,『麻黃證』尚在,即是表不解,更兼渴欲飲水,又是熱入裏,此謂有表裏證,當用『五苓』,多服煖水發汗﹝sweating﹞矣。 若外熱已解,是無表證,但渴欲飲水,是邪熱內攻,熱邪與元氣不兩立,急當救裏,故用『白虎加人參』以主之。 若表不解而妄用之,熱去寒起,亡可立待矣。」 |
#經筋醫學;經筋手療;經筋保健;經筋教學;經筋雕塑;經筋平衡;經筋整體保健;永康堂‧張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