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傳心錄》火有七說:

丹溪曰:五行各有一性,惟火有二,曰君火﹝sovereign_fire﹞、曰相火﹝ministerial_fire﹞。

 君火﹝sovereign_fire﹞者心火也;相火﹝ministerial_fire﹞者命門火也,此火出自先天。

 又有五志之火:大怒氣逆,則火起於肝;悲哀慟中,則火起於肺;醉飽過傷,則火起於脾;房勞過度,則火起於腎;思慮過度,則火起於心。

 此火出於人為。

 火之為病,不獨在五臟十二經中,凡氣有餘,莫非火也!

 諸風眩掉、脇痛﹝Hypochondriac_Pain﹞、目赤,肝火動也,柴胡、黃連主之。

 諸痛瘡瘍、口舌生瘡,心火動也,黃連主之。

 諸濕腫脹、口瘡﹝oral_aphthae﹞口臭,脾火動也,芍藥主之。

 諸氣膹鬱﹝rushing_and_oppression﹞,乾咳鼻衄,肺火動也,梔子、黃芩主之。

 遺精夢泄、赤白便濁,腎火動也,知母主之。

 目黃、口苦、坐臥不寧,膽火動也,柴胡主之。

 癃閉淋瀝、赤白帶濁,小腸火動也,木通主之。

 牙疼齦宣、顴腮頤腫,胃火動也,石膏主之。

 舌苔喉痛、便秘不通,大腸火動也,黃芩、大黃主之。

 小便不利、小腹作痛,膀胱火動也,黃柏主之。

 頭眩、體倦、手足心熱,三焦﹝triple_energizer﹞火動也,柴胡、黃芩主之。

 陽事頻舉、精溺不止,命門火動也,黃柏主之。

 凡此皆苦寒之藥,但能瀉有餘之火耳。

 又按《玉機微義》論曰:若飲食勞傷,內傷元氣,自汗﹝spontaneous_sweating﹞發熱,困倦脈大而無力,氣口大於人迎或一倍、二倍,為陽虛之症,以甘溫之劑除之,如黃芪、人參、甘草之屬。

 陰微陽強,相火﹝ministerial_fire﹞熾盛,以乘陰位,日漸煎熬,為血虛﹝blood_deficiency﹞之症,宜滋陰之劑,地黃、天門冬、黃柏、元參、龜板、當歸、知母、五味、鎖陽、牛膝、虎骨.丸服。

 若心火亢極,鬱熱內實,為陽強之症,以咸冷之劑折之,如大黃、芒硝之屬。

 若腎水受傷,真陰失守,為無根之火,陰虛之症,以壯水之劑治之,如生地、元參之屬。

 若命門火衰,為陽脫之病,陽事不舉,飲食不進,右尺脈遲細無力,命門無火,則如釜底無薪,當以溫熱之劑治之,如附子、乾薑之屬。

 若胃虛過食生冷,抑遏陽氣於脾土之中,為火鬱之症,以升散之劑發之,如升麻、葛根之類。

 ①:音,ㄈㄣˋ;音同憤。膹鬱﹝rushing_and_oppression﹞:喘急上逆,否塞不通。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