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科學化新註》(近代.承淡安)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下篇:

 一百八十四條:「傷寒﹝typhoid﹞」,無大熱,口燥渴,心煩﹝vexation﹞,背微惡寒者﹝aversion_to_cold﹞,「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本條為外無大熱,而汗,渴,煩,背微惡寒者﹝aversion_to_cold﹞之治法。

【解曰】:

 「傷寒﹝typhoid﹞」熱病﹝febrile_disease﹞,而外無大熱,口則仍燥而大渴,心亦煩,背部雖有微惡寒者﹝aversion_to_cold﹞,仍為「白虎加人參湯」之證,故以「白虎加人參湯」主治之。

 本條無大熱,非身不甚熱也,指皮膚外層不似上條之灼熱而已,其裏仍甚熱也。

 如不甚熱,則何來口燥渴與心煩﹝vexation﹞。

 燥渴指渴之甚也。

 其背微惡寒者﹝aversion_to_cold﹞,為背部皮膚汗腺﹝sweat_gland﹞最多,放散汗液過多,該部神經末梢衰弱,乃有惡寒﹝aversion_to_cold﹞之感也。

 若視為表證之惡寒﹝aversion_to_cold﹞,誤矣。

 《金鑑》曰:「『傷寒﹝typhoid﹞』身無大熱,知熱漸去表入裏也。

 口燥渴,心煩﹝vexation﹞,知熱已入『陽明』也。

 雖有惡寒﹝aversion_to_cold﹞熱一證,似乎『少陰』,但『少陰證﹝Shaoyin_syndrome﹞』口中和,今口燥渴,是口中不和也。

 背惡寒﹝aversion_to_cold_in_the_back﹞,非陽虛惡寒﹝aversion_to_cold﹞,乃『陽明』內熱薰蒸於背,汗出﹝sweating﹞肌疏,故微惡寒﹝aversion_to_cold﹞也。

 主『白虎湯』以直走『陽明』,大清其熱,加『人參』者,蓋有意以顧肌疏也。」

 遜齋曰:「『陽明』內熱病﹝febrile_disease﹞往往外無大熱,其故有二:

 一散熱中樞神經﹝Central_nervous﹞興奮,體溫已有出路。

 一瘀熱在裏,與『太陽病﹝Taiyang_Disease﹞』體溫集中於表者不同。

 『麻杏甘石湯』之『風溫症﹝wind-warm_disorder﹞』,『越婢湯』之『風水症』,皆云無大熱,其理正相同也。」

【本條之脈證、舌證】:當如上條。

【本條之針法】:二十九條

#型、色、體、徵【Y.C.T@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手療思路【Y.C.T@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醫理探源【Y.C.T@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紀實與虛構【Y.C.T@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醫學;經筋手療;經筋保健;經筋教學;經筋雕塑;經筋平衡;經筋整體保健;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