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綜錄)

卷五百五:

醫術名流列傳 後漢.華佗:

《後漢書》方術傳: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

 一名

 遊學徐土,兼通數經,曉養性之術,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時人以為仙。

 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

 精於方藥,處齊不過數種,心識分銖,不假秤量,針灸不過數處。

 若疾發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聚積;若在腸胃,則斷截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創愈,一月之間皆平復。

 佗嘗行道,見有病咽塞者,因語之曰:向來道隅有賣餅人,萍甚酸,可取三升飲之,病自當去。

 即如佗言,立吐一蛇,乃懸於車而候佗。

 旉○→【旉:音,ㄈㄨ。意:古同「敷」:「朱明盛長,旉與萬物。」】

 湔○→【湔﹝to_wash﹞:音,ㄐㄧㄢ。意:動:清洗、洗刷。】

 虀○→【虀:音,ㄐㄧ。意:名:用來調味的辛辣食物或菜末。細切的鹹菜、醬菜。】

 時佗小兒戲於門中,逆見自相謂曰:客車邊有物,必是逢我翁也。

 及客進,顧視壁北懸蛇以十數,乃知其奇。

 又有一郡守篤病久,佗以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功。

 無何棄去,又留書罵之。

 太守果大怒,令人追殺佗不及,因瞋恚,吐黑血數升而癒。

 又有疾者詣佗求療,佗曰:君病根深,應當剖破腹,然君壽亦不過十年,病不能相殺也。

 病者不堪其苦,必欲除之。

 佗遂下療,應時癒。

 十年竟死。

 廣陵太守陳登忽患胸中煩懣,面赤不食,佗脈之曰:府君胃中有蟲,欲成內疽,腥物所為也。

 即作湯二升再服,須臾吐出三升許蟲。

 頭赤而動,半身猶是生魚膾,所苦便癒。

 佗曰:此病後三期當發,遇良醫可救。

 登至期疾動,時佗不在,遂死。

 曹操聞而召佗,常在左右。

 操積苦頭風眩,佗針隨手而差。

 有李將軍者,妻病呼佗視脈。

 佗曰:傷身而胎不去。

 將軍言:間實傷身胎已去矣。

 佗曰:案脈胎未去也。

 將軍以為不然。

 妻稍差,百餘日復動,更呼佗。

 佗曰:脈理如前,是兩胎,先生者去血多,故後兒不得出也。

 胎既已死,血脈不復歸,必燥著母脊。

 乃為下針,並令進湯。

 婦因欲產而不通,佗曰:死胎枯燥,勢不自生。

 使人探之,果得死胎,人形可識,但其色已黑。

 佗之絕技,皆此類也。

 為人性惡難得意,且恥以醫見業。

 又去家思歸,乃就操求還取方,因託事疾,數期不反。

 操累書呼之,又勑郡縣發遣。

 佗恃能厭事,猶不肯至。

 操大怒,使人廉之,知妻詐疾,乃收付獄訊考驗,首服。

 荀彧請曰:佗方術實工,人命所懸,宜加全宥。

 操不從,竟殺之。

 佗臨死,出一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

 吏畏法不敢受,佗亦不彊,索火燒之。

 初軍吏李成苦欬,晝夜不寐,佗以為腸癰﹝intestinal_welling-abscess﹞,與散兩錢,服之即吐二升膿血,自此漸癒。

 乃戒之曰後十八歲當疾發動,若不得此藥,不可差也。

 復分散與之。

 後五六歲,有裏人如成先病,請藥甚急,成湣而與之,乃故往譙,更從佗求,適值見收,意不忍言。

 後十八年,成病發,無藥而死。

 廣陵吳普、彭城樊阿,皆從佗學。

 普依凖佗療,多所全濟。

 佗語普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

 動搖則穀氣得銷,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戶樞,終不朽也。

 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經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

 我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蹏足,以當導引。

 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體輕便而欲食。

 普施行之,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

 懣○→【懣:音,ㄐㄧ。意:形:煩悶、鬱悶。】

阿善針術。

 凡醫咸言背及胸臟之間,不可妄針,針之不可過四分。

 而阿針背入一二寸,巨闕﹝RN14﹞胸臟乃五六寸,而病皆瘳。

 阿從佗求方,可服食益於人者。

 佗授以漆葉青黏散,漆葉屑一斗,青黏十四兩以是為率,言久服去三蟲,利五臟,輕體,使人頭不白。

 阿從其言,壽百餘歲。

 漆葉處所而有,青黏生於豐沛彭城及朝歌間。

 漢世異術之士甚眾,雖云不經,而亦有不可誣,故簡其美者,列於傳末。

 冷壽光、唐虞、魯女生三人者,皆與華佗同時。

 壽光年可百五六十歲,行容成公禦婦人法,常屈頸鷮息,鬚髮盡白,而色理如三四十時,死於江陵。

 唐虞道赤眉張步家居裏落,若與相及,死於鄉裏不其縣。

 魯女生數說顯宗時事甚明瞭,議者疑其時人也。

 董卓亂後,莫知所在。

《三國志》本傳:鹽瀆嚴昕與數人共候佗,適至,佗謂昕曰:君身中佳否? 昕曰:眉如常。

 佗曰:君有急疾見於面,莫多飲酒。

 坐畢歸,行數裏,昕卒頭眩墮車,人扶將還,載歸家中,宿死。

 故督郵頓子獻得病已差,詣佗視脈曰:尚虛未得復,勿為勞事,禦內即死。

 臨死當吐舌數寸。

 其妻聞其病除,從百餘裏來省之,止宿交接。

 中間三日,發病一如佗言。

 督郵徐毅得病,佗往省之,毅謂佗曰:昨使醫曹吏劉租針胃管訖,便苦欬嗽,欲臥不安。

 佗曰:刺不得胃管,誤中肝也。

 食當日減,五日不救。

 遂如佗言。

 東陽陳叔山小男二歲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困。

 問佗,佗曰:其母懷軀,陽氣內養,乳中虛冷,兒得母寒,故令不時愈。

 佗與四物女宛丸,十日即除。

 彭城夫人夜之廁,蠆螫其手,呻呼無賴。

 佗令溫湯近熱,漬手其中,卒可得寐。

 但旁人數為易湯,湯令煖之,其旦即癒。

 軍吏梅平得病,除名還家,家居廣陵,未至二百里,止親人舍。

 有頃,佗偶至主人許,主人令佗視平,佗謂平曰:君早見我,可不至此。

 今疾已結,促去,可得與家相見。

 五日卒。

 應時歸,如佗所刻。

 ○→【羸:音,ㄌㄟˊ。意:瘦弱。羸瘦﹝Emaciated﹞】

 佗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

 後太袓親理,得病篤重,使佗專視。

 佗曰:此近難濟,恒事攻治,可延歲月。

 佗久遠家思歸,因曰:當得家書,方欲暫還耳。

 到家辭以妻病。

 數乞期不反。

 太袓累書呼,又勑郡縣發遣,佗恃能厭食事,猶不上道。

 太袓大怒,使人往檢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

 於是傳付許獄,考驗首服。

 荀彧謂曰:佗術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

 太祖曰: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邪?

 遂考究佗。

 佗死後,太袓頭風未除,太袓曰:佗能癒些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終當不為吾斷此根原耳。

 及後,愛子倉舒病困,太袓歎曰: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彊死也。

《佗別傳》人有見山陽太守廣陵劉景宗說,數見華佗,見其療病平脈之候,其驗若神。

 琅邪劉勳為河內太守,有女年幾二十,左腳膝裏上有瘡,癢而不痛,瘡發數十日癒。

 癒已復發,如此七八年,迎佗使視。

 佗曰:易療之。

 當得稻糠色犬一頭,好馬三匹,以繩繫犬頸,使走馬牽犬,馬極輒易,計馬走犬三十餘裏;犬不能行,復令步人拖曳,計向五十餘裏。

 乃以藥飲女,女即安臥不知人,因取犬斷腹,近後腳之前,所斷之處,向瘡口令去三二寸停之。

 須臾,有若蛇者從瘡中出,便以鐵錐貫蛇頭,蛇在皮中搖動良久,須臾不動,牽出長三尺許,純是蛇,但有眼處而無瞳子,又逆鱗耳。

 以膏散著瘡中,七日癒。

 又有人苦頭眩,頭不得舉,目不得視。

 積年,佗使悉解衣倒懸,令頭去地一二寸,濡布拭身體,令周匝,候視諸脈盡出五色。

 佗令弟子數人,以鈹刀決脈,五色血盡,視赤血出乃下,以膏摩被覆,汗出周匝,飲以葶藶犬血散,立癒。

 又有婦人長病經年,世謂寒熱注病者也。

 冬十一月中,佗令坐石槽中,且用寒水汲灌,雲當滿百。

 始七八灌,戰欲死,灌者懼,欲止。

 佗令滿數。

 至將八十灌,熱氣乃蒸出,囂囂高二三尺。

 滿百灌,佗乃燃火溫牀,厚覆,良久汗洽出,著粉汗糝便癒。

 又有人病複中半切痛,十餘日中,鬚眉墮落。

 佗曰:是脾半腐,可刳腹養療也。

 佗便飲藥令臥,破腹視脾半腐壞,刮去惡肉,以膏敷創,飲之藥,百日平復也。

 又有人病腳躄不能行,佗切脈便使解衣,點背數十處,相去一寸或五寸,從邪不相當,言灸此各七壯,灸創愈即行也。

 後灸癒。

 灸處夾脊一寸上下行,端直均調如引繩也。

 吳普從佗學,微得其方,魏明帝呼之,使為禽戲。

 普以年老手足不能相及,粗以其法語諸醫。

 普今年將九十,耳不聾﹝deafness﹞,目不冥,牙齒完堅,飲食無損。

 青黏者,一名地節,一名黃芝,主理五臟,益精氣,本出於迷入山者,見仙人服之以告佗。

 佗以為佳,語阿,阿又秘之。

 近者人見阿之壽而氣力強盛,怪之,遂責所服食。

 因醉亂誤道之。

 法一施,人多服者,皆有大驗。

 本字書無黏字,相傳音女廉反。

 然今人無識此者,甚可恨惜。

《魏志》故甘陵相夫人,有身六月,腹痛不安。

 佗視脈曰:胎已死。

 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則男,在右則女。

 人云在左,於是為湯下之,果下男形,即癒。

 縣吏尹世苦四肢煩,口中乾,不欲聞人聲,小便不利﹝Dysuria﹞。

 佗曰:試作熱食,得汗即癒;不汗,後三日死。

 即作熱食而汗不出。

 佗曰:臟氣已絕於內,當啼泣而絕。

 果如佗言。

 府吏倪尋、李延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

 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汗。

 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內實,故療之宜殊。

 即各與藥,明旦並起。

按鄧處中《中藏經》序:華先生諱佗,字元化。

 性好恬淡,喜味方書,多遊名山幽洞,往往有所遇。

 一日,因酒息於公宜山古洞前,忽聞人論療病之法。

 先生訝其異,潛逼洞竊聽。

 須臾,有人云:華生在邇,術可付焉。

 復有一人曰:此生性貪,不憫生靈,安得付也?

 先生不覺愈駭,躍入洞,見二老人,衣木皮,頂草冠。

 先生躬趨左右而拜曰:適聞賢者論方術,遂乃忘歸。

 況濟人之道,素所好為,所恨者,未遇一法可以施驗,徒自不足耳。

 願賢者少察愚誠,乞與開悟,終身不負恩。

 首坐先生云:術亦不惜,恐異日與子為累。

 若無高下,無貧富,無貴賤,不務財賄,不憚勞苦,矜老恤幼為急,然後可脫子禍。

 先生再拜謝曰:賢聖之語,一一不敢忘,俱能從之。

 二老笑指東洞云:石牀上有書一函,子自取之,速出吾居!

 勿示俗流!

 宜秘密之。

 先生時得書,回首已不見老人。

 先生懾怯離洞,忽然不見,雲奔雨瀉,石洞摧塌。

 既覽其方,論多奇怪,從茲施試,無不神效。

 先生未六旬,果為魏所戮,老人之言,預有斯驗。

 余乃先生外孫也,因弔先生寢室,夢先生引余坐,語:《中藏經》,真活人法也,子可取之,勿傳非人!

 余覺驚怖不定,遂討先生舊物,獲石函一具,開之得書一帙,乃《中藏經》也。

 予性拙於用,復授次子思,因以志其實。

 甲寅秋九月序。

按皇甫謐《甲乙經》序:漢有華佗,奇方異治,施世者多不能盡記其本末。

 若知直祭酒劉季琰病發於畏惡,治之而瘥,云後九年季琰病應發,發當有感,仍本於畏惡,病動必死。

 終如其言。

 佗性惡矜技,終以戮死。

《獨異志》華佗善醫。

 嘗有郡守病甚,佗過之,郡守令佗診候,佗退,謂其子曰:使君病有異於常,積瘀血在腹中,當極怒嘔血﹝hematemesia﹞,即能去疾,不爾無生矣。

 子宜盡言使君之,我疏而責之。

 其子曰若獲愈,何謂不言!

 於是其以父從來所為乖誤誤者,盡示佗,佗留書責罵之。

 父大怒,發吏捕佗,佗不至,遂嘔黑血升餘,其疾乃平。

 又有女子極美麗,過時不嫁,以右膝常患一瘡,膿水不絕,華佗過其父,問之,佗曰:使人乘馬牽一栗色狗走三十裏,歸而熱截右足,拄瘡上,俄有一赤蛇從瘡出而入犬足中,其疾逐平。

 俧○→【俧:音,ㄓˋ。】

《志怪》後漢末,有得心腹瘕病,晝夜切痛,臨終,勑其子曰:我氣絕後,可剖視之。

 其子不忍違言,剖之得一銅鎗,容數合許。

 後華佗聞其病而解之,因出巾箱中藥以投鎗,鎗即成酒焉。

《襄陽府志》華佗洞曉醫方,年百餘歲,貌有壯容。

 關羽鎮襄陽,與曹仁相拒,中流矢,矢鏃入骨,佗為之刮骨去毒。

 後為曹操所殺。

#型、色、體、徵【Y.C.T】

#經筋手療思路【Y.C.T】

#經筋醫理探源【Y.C.T】

#經筋紀實與虛構【Y.C.T】

#經筋平衡;經筋醫學;經筋保健;經筋雕塑;經筋手療;##經筋整體保健;經筋教學;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