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綜錄)

卷五百二十

紀事、雜錄、外編

雜錄

古諺語:有病不治,常得中醫。 

《戰國策》

 張丑謂韓相國曰:人之所以善扁鵲者,為有擁腫也。

 使善扁鵲而無擁腫也,則人莫之為之也。

 今君以所事善平原君者,為惡於秦也;而善平原君,乃所以惡於秦也。

 願公之熟計之也!

《尸子》

 有醫竘者,秦之良醫也。

 為宣王割痤,為惠王療痔,皆愈。

 張子之背腫,命竘治之,謂醫竘曰:背非吾背也,任之制焉。

 治之遂愈。

 竘誠善治疾也,張子委制焉。

 夫身為國亦猶此,必有所委制然後治。

《韓子》

 醫善吮人瘍,含人血,非有肌骨之親也,利之所在也。

《莊子》

 天地篇:有虞氏之藥瘍也,禿而施,病而求醫,孝子操藥以修慈父,其色燋然,聖人羞之。 

 →【〔ㄊㄧˋ〕:音:ㄐㄧˋ;意:「鬄」的異體字。髮也。】

庚桑楚篇

 南榮趎曰:里人有病,里人問之,病者能言其病,然其病,病者猶未病也。

 若趎之聞大道,譬猶飲藥以加病也,趎願聞衞生之經而已矣。

 老子曰:衞生之經,能抱一乎?

 能勿失乎?

 能無卜筮而知吉凶乎?

 能止乎?

 能已乎?

 能舍諸人而求諸己乎?

 能翛然乎?

 能侗然乎?

 能兒子乎?

 兒子終日嗥而嗌不嘎,和之至也:終日握而手不掜,共其德也;終日視而目不偏,不在外也。

 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為,與物委蛇而同其波,是衞生之經已。

 南榮趎曰:然則是至人之德已乎?

 曰:非也。

 是乃所謂冰解凍釋。

 夫至人者,相與交食乎地而交藥乎天,不以人物利害相攖,不相與為怪,不相與為謀,不相與為事,翛然而往,侗然而來,是謂衞生之經已。

→【瞚﹝目寅﹞,音:ㄕㄨㄣˋ,音舜。意:同「瞬」。眨眼,眨眼之間。】

《墨子》

貴義篇

 子墨子曰:惟其可行,譬若藥然,草之本,天子食之以順其疾,豈曰一草之本而不食哉?

 今農夫入其稅於大人,大人為酒醴粢盛,以祭上帝鬼神,豈曰賤人之所為而不享哉?

 故雖賤人也,上比之農,下比之藥,曾不若一草之本乎?

 且主君亦嘗聞湯之說乎?

 昔者,湯將往見伊尹,令彭氏之子御。

 彭氏之子半道而問曰:君將何之?

 湯曰:將往見伊尹。

 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賤人也。

 君若欲見之,亦令召問焉,彼受賜矣。

 湯曰:非女所知也。

 今有藥於此,食之則耳加聰,目加明,則吾必說而強食之。

 今夫伊尹之於吾國也,譬之良醫善藥也,而子不欲吾見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列子

周穆王篇:秦人逢氏有子少而惠,及壯而有迷罔之疾,聞歌以為哭,視白以為黑,饗香以為朽,嘗甘以為苦,行非以為是。

 意之所之,天地四方,水火寒暑,無不倒錯者焉。

 楊氏告其父曰:魯之君子多術藝,將能已乎?

 汝奚不訪焉?

 其父之魯過陳,遇老聃,因告其子之證。

 老聃曰:汝庸知汝子之迷乎?

 今天下之人,皆惑於是非,昏於利害,同疾者多,固莫有覺者。

 且一身之迷,不足傾一家;一家之迷,不足傾一鄉;一鄉之迷,不足傾一國;一國之迷,不足傾天下。

 天下盡迷,孰傾之哉!

 向使天下之人,其心盡如汝子,汝則反迷矣。

 哀樂聲色,臭味是非,孰能正之?

 且吾之言未必非迷,况魯之君子,迷之郵者,焉能解人之迷哉?

 榮汝之糧,不若遄歸也。

《韓詩外傳》

傳曰:太平之時,無瘖痝眇尩蹇侏儒折短,父不哭子,兄不哭弟,道無襁負之遺育,然各以其序終者,賢醫之用也,故安止平正。

 除疾之道無他焉,用賢而已矣。

 詩曰:有瞽有瞽,在周之庭。

 紂之餘民也。

 人主之疾,十有二發,非有賢醫,莫能治也。

 何謂十二發?

 痿蹶逆脹,滿支膈盲,煩喘痹風,此之曰十二發。

 賢醫治之何?

 曰:省事輕刑則痿不作,無使小民飢寒則蹶不作,無令財貨上流則逆不作,無令倉廩積腐則脹不作,無使府庫充實則滿不作,無使羣臣縱恣則支不作,無使下情不上通則膈不作,上材恤下則盲不作,法令奉行則煩不作,無使下怨則喘不作,無使賢伏匿則痺不作,無使百姓歌吟誹謗則風不作。

 夫重臣羣下者,人主之心腹肢體也。

 心腹肢體無疾,則人主無疾矣。

 故非有賢醫,莫能治也。

 人皆有此十二疾而不用賢醫,則國非其國矣。

 詩曰:多將熇熇,不可救藥。

 終亦必亡而已矣。

 故賢醫用則眾庶無疾,况人主乎!

 →【〔目少〕:音:ㄇㄧㄠˇ。意:瞎了一隻眼。亦指全盲。】

 →【尩〔尣王〕:音:ㄨㄤ,同「尪」。意:瘦弱。一種骨骼彎曲的疾病。】\ →【﹝疒音﹞:音,一ㄣ;音同音。意:同「喑」。暴:驟然聲啞說不出話來。

 →【﹝疒龙﹞:音,ㄇㄤˊ。意:病困。酒病。腫起:「腎風之狀,多汗,惡風,面然浮腫」。】

《李氏春秋》

 魯有公孫綽者,告人曰:我能治偏枯。

 今吾俗為偏枯,藥之則可以起死人矣。 

《孔叢子》

 宰我使齊,反見夫子曰:梁丘據遇毒,三旬而後瘳。

 朝於君,君大夫眾賓而慶焉。

 弟子與在賓列,大夫眾賓,并復獻攻療之方。

 弟子謂之曰:夫所以獻方,將為病也。

 今梁丘子已瘳,而諸夫子乃復獻方,意欲梁丘大夫復有害,當用之乎?

 眾坐默然無辭。

 弟子此言何如?

 孔子曰:女說非也。

 夫三折股而後為良醫。

 梁丘子遇毒而獲瘳,慮有與同疾者,必問所以已之方焉。

 眾人為此之故,各言其方,欲售之以已人疾也。

 凡言其方者,稱其良也,且以參據所以已之之方之優劣也。

→【虺:音:ㄏㄨㄟˇ;意:一種毒蛇。】

《新語》

 昔扁鵲居宋,得罪於宋君,出亡之衞,衞人有病將死者,扁鵲至其家,欲為治之。

 病者之父,謂扁鵲曰:吾子病甚篤,將為迎良醫治,非子所能治也。

 退而不用。

 乃使靈巫求福請命,對扁鵲

 病者卒死。

 靈巫不能治也。

 夫扁鵲,天下之良醫,而不能與靈巫爭,用者知與不知也。

 故事求遠而失近,廣藏而狹棄,斯之謂也!

→【呪:音:ㄓㄡˋ;意:「咒」的異體字。】

《淮南子》

主術訓:天下之物,莫凶於雞毒。

 然而良醫橐而藏之,有所用也。

 【註:雞毒,烏頭也】

繆稱訓:物莫無所不用。

 天雄、烏喙、藥之凶毒也,良醫以活人。

 良工漸乎矩鑿之中,矩鑿之中,固無物而不周。

 聖王以治民,造父以治馬,醫駱以治病,同材而各自取焉。

 【註:醫駱,越醫】

說山訓:

 病者寢疾,醫之用針石,巫之用糈借,所救均也。

 為醫之不能自治其病,病而不就藥則悖。 

說林訓:

 與死者同病,難為良醫。 

 憂父之疾者子,治之者醫。 

人間訓:

 患至而後憂之,是猶病者已倦而索良醫也。

 雖有扁鵲俞跗之巧,猶不能生也。 

泰族訓:所以貴扁鵲者,非貴其隨病而調藥,貴其擪息脈血,知病之所從生也。 

《史記》

 日者傳

 賈誼曰:吾聞古之聖人,不居朝廷,必在醫卜之中。 

《釋名》

 釋姿容:脈摘,猶譎摘也。如醫別人脈,知疾之意,見事者之稱也。

 釋疾病:疹,診也。有結氣,可得診見也。 

《越絕書》

 身死不為醫,邦亡不為謀,還自遺災。 

《鹽鐵論》

 扁鵲不能肉白骨,微箕不能存亡國。

 扁鵲不能治不受針藥之疾,賢聖不能正不食諫諍之君。 

 所貴良醫者,貴其審消息而退邪氣也,非貴其下針石而鑽肌膚也。 

 吏不以多斷為良,醫不以多刺為工。 

扁鵲撫息脈而知疾所由生,陽氣盛則損乏而調陰,寒氣盛則損乏而調陽,是以氣脈調和,而邪氣無所留矣。

 夫拙醫不知脈理之腠,血氣之分,妄刺而無益於疾,傷肌膚而已矣。

 今欲損有餘,補不足,富者益富,貧者益貧矣。

 嚴法任刑,欲以禁暴止姦,而姦猶不止,意者非扁鵲之用針石,故眾人未得其職也。

《潛夫論》

思賢篇:夫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與亡國同行者不可存也,豈虛言哉!

 何以知人且病也?

 以其不嗜食也。

 何以知國之將亂也?

 以其不嗜賢也。

 是故病家之廚,非無嘉餚也,乃其人弗之能食,故遂於死也。

 亂國之官,非無賢人也,其君弗之能任,故遂於亡也。

 夫生秔粱,旨酒甘醪,所以養生也。

 而病人惡之,以為不若菽麥糟糠飲清者,此其將死之候也。

 尊賢任能,信忠納諫,所以為安也。

 而闇君惡之,以為不若姦佞闒茸讒諛者,此其將亡之徵也。

 老子曰: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易》稱:其亡其亡,繫於苞桑。

 是故養壽之士,先病服藥;養世之君,先亂任賢,是以身常安而國脈永也。

 上醫醫國,其次下醫醫疾。

 夫人治國如治身之象,疾者身之病,亂者國之病也。

 身之病,待醫而癒;國之亂,待賢而治。

 治身有黃帝之術,治世有孔子之經。

 然病不癒而亂不治者,非針石之法誤而五經之言誣也,乃用之者非其人。

 苟非其人,則規不圓而矩不方,繩不直而準不平,鑽燧不得火,鼓石不下金,金馬不可以追速,土舟不可以涉水也。

 凡此八者,天之張道,有形見物,苟非其人,猶尚無功,則又况乎懷道術以撫民氓,乘六龍以御天心者哉?

 夫治世不得真賢,譬猶治病不得良醫也。

 治病當得人參,反得支羅服,當得麥門冬、反蒸橫麥,已而不識真,合而服之,病以浸劇,不自知為人所欺也。

 乃反謂方不誠而藥皆無益於病,因棄後藥而弗敢飲,而惟求巫覡者,雖死可也。

 人君求賢下應,以鄙與真,不以枉已,不引真受猥官之,國以侵亂,不自知為下所欺也。

 乃反謂經不信而賢皆無益於救亂,因廢真言,不復求進,更任俗吏,雖滅亡可也。

 三代以下,皆以支羅服蒸橫麥合藥,病日痁而遂死也。

→【飰〔飠卞〕:音:ㄈㄢˋ;意:「飯」的異體字。同「飯」。】

→【闒:音:ㄊㄚˋ;意:樓上的單扇門。《說文解字·門部》:「闒,樓上戶也。」闒茸:細毛。引申為猥褻微賤之意。】

述赦篇:

 凡治病者,必先知脈之虛實,氣之所結,然後為之方,故疾可愈而壽可長也。

 為國者,必先知民之所苦,禍之所起,然後設之以禁,故姦可塞,國可安矣。 

敘錄篇:買藥得,難以為醫。

→【鴈:音:ㄧㄢˋ,同「雁」;意:偽造的,假的。後作「贗()」。】

《法言》

重黎篇

 扁鵲,盧人也,而醫多盧。

《說苑》

 三折肱而成良醫。

《申鑒》

藥者療也,所以治疾也,無疾則勿藥可也。

 肉不勝食氣,况於藥乎?

 寒斯熱,熱則致滯陰。

 藥之用也,惟適其宜則不為害。

 若已氣平也,則必有傷。

 惟針火亦如之。

 故養性者不多服也,惟在乎節之而已矣。

《外史》

 士不輔而求霸,猶病者不用醫而求愈也。

張裘之行也,問臨民之道於子。

 子告之曰:汝盍醫乎?

 曰:何謂也?

 曰:世將無道,則天子有虛眩之疾,諸侯有怠荒之疾,百姓有飢餒之疾,大臣有貪蔽之疾,有司有夤緣侵漁之疾,受黜之臣有要君附權沽舉之疾。

 夫國家如寄也,而有上下之險疾,擾而攻之,國焉不危?

 子欲臨民,醫是而已矣。

 曰:何以醫也?

 曰:子能以仁義為藥,以政教為湯,先瘳乎主疾,而後瘳乎諸侯臣庶,不亦善乎?

 曰:此夫子之醫也,弟子何敢!

 逮曰:畏黨將醫諸侯,若諸侯瘳,國亦不危;諸侯不瘳,豈惟藩籬之禍,亦國之災也。

 由此觀之,士之交乎諸侯,猶醫者之交乎疾,不能離也。

 而夫子云云,無欲以晉人之故而自釋與?

 曰:子何以為士交於諸侯乎?

 昔鄭人有膏肓之疾,三年而不出戶。

 或告之曰:子之疾危矣,求良醫以瘳之可乎?

 曰:市無良醫,何以求為?

 曰:有良醫者在於楚,子以百金致之,彼必不遠千里而赴。

 鄭人果得楚之良醫以瘳其疾。

 是醫者未嘗求疾而治也,醫在而疾者求之耳。

 然則為士者,亦諸侯之求之也,豈求諸侯而交歟?

 吾受晉王之聘,猶楚醫受鄭人之金也。

 鄭人得之而瘳疾,晉王得之而不瘳,吾豈不若楚人之醫乎?

 亦信與不信也。

 今黨錮又告難於朝,王室之疾,殆甚於晉吾已矣哉!

→【夤緣:音:ㄧㄣˊ,ㄩㄢˊ意:攀緣上升。】

蜀王得徵君而喜,聞有疾,忽焉而蹙,乃以單車造其門。

 徵君知蜀王至,掩帷而臥,命李元候於階。

 蜀王見李元而問曰:徵君不能出歟?

 曰:不能。

 曰:寡人入以見可乎?

 曰:既臥矣,俟寤,然後請入。

 曰:徵君得無乎?

 曰:不為疾也。

 曰:然則何為?

 曰:元聞之,天以薄蝕為疾,地以崩溢為疾。

 天子以幽厲為疾,王侯以驕泰為疾,士以貧蹇為疾,大夫以酷佞為疾,庶人以飢寒為疾。

 今徵君之疾蹇也。

 國不舉賢,使士有蹇疾,羇於道路,軒冕者多豺狼之羣,膏粱者多犬豕之輩,由此觀之,士安得而無疾也?

 夫疾以薄蝕崩溢,故天地以聖人為醫;

  疾以幽厲驕泰,故天子王侯以賢士為醫;

  疾以貧蹇,故士以夢卜為醫;

  疾以酷佞,故大夫以明主為醫;

  疾以飢寒,故庶人以循吏為醫。

 然則

  徵君之疾,藥石有所不制,鬼神有所不虐,寒暑有所不侵,

  徵於色而不見其槁,

  動於聲而不見其戚,

  歌於鼓琴而不見其樂,

  歎於臨川而不見其憂,

 此徵君之所以為疾也。

→【癠〔疒齊〕:音:ㄐㄧˋ;意:生病。《廣韻·上聲·薺韻》:「癠,病也。」】

《中論》

 懷疾者人不使為醫,行穢者人不使畫法,以無驗也。

《梁劉孝綽謝給藥啟》

 一物之微,遂留停育。

 名醫上藥,爰自城府。

 雖巫咸視診,岐伯下針,松子玉漿,衞卿雲液,比妙眾珍,寶雲多愧。

《顏氏家訓》

 醫方之事,取妙極難,不勸汝曹以自命也。

 微解藥性,小小和合,居家得以救急,亦為勝事,皇甫謐、殷仲堪則其人也。

《中說》

 內關之疾也,非有痛癢煩苛於身,情志慧然,不覺疾之已深也。

 然而期日既至,則血氣暴竭,故內關之疾,疾之中夭,而扁鵲之所甚惡也。

 以盧醫不能別,而遘之者不能攻也。

《朝野僉載》

 各醫言虎中藥箭,食清泥而解;野猪中藥箭,啄薺苨﹝apricot-leaved_adenophora﹞而食。

 物猶知解毒之藥,何况人乎?

 薺苨﹝apricot-leaved_adenophora﹞即沙參也,《爾雅》謂之菧苨。

《李氏刊誤》

 夫醫切脈指下能知生死者,非天授其性,則因積學而致。

 然始或著能,末而寡效,論者以始能命通也,末繆數窮也。

 余曰:不然。

 其初屢中,喜於積財,記憶未衰,診理方銳。

 及其久也,筋力已疲,志怠心勞,獲效遂鮮。

 則始能末繆,於斯見矣。

 若以數之通塞,豈曰知理哉?

《韓愈雜說》

 善醫者不視人之瘠肥,察其脈之病否而已矣。

 善計天下者,不視天下之安危,察其紀綱之理亂而已矣。

 天下者,人也。

 安危者,肥瘠也。

 紀綱者,脈也。

 脈不病,雖瘠不害。

 脈病而肥者死矣。

 通於此說者,其知所以為天下乎?

 夏殷周之衰也,諸侯作而戰伐日行矣。

 傳數十王而天下不傾者,紀綱存焉耳。

 秦之王天下也,無分勢於諸侯,聚兵而焚之。

 傳二世而天下傾者,紀綱乏焉耳。

 是故四肢雖無故,不足恃也,脈而已矣。

 四海雖無事,不足矜也,紀綱而已矣。

 憂其所可恃,懼其所可矜,善醫善計者謂之天扶與之。

 《易》曰:視履考祥。

 善醫善計者為之。

《松窻寤言》

 人食五味以養五氣,疾則扦味而氣消,藥以去之,凡使味之得暢也。

 人之道也,君臣父子以相生,桑麻穀粟以相養,有暴民生焉,侵弱犯尊,反厥民常,故刑以正之。

 甚者合黨盛與,逆厥上罰,故兵以克之,暴者服而人道通矣。

 無疾則藥不可試也,暴者泯則省刑戢兵可也。

 夫甘味肥膏,過食之且傷氣,况於藥乎。

 而况於舛施者乎。

《東谷所見》

 方今藥材,鄙賤者且數十倍於前,貴細者又數十倍於前,至携金遶市鋪,求之不獲者,人孰不知真藥之難得如此。

 凡設鋪而招人贖偽藥者,愚也。

 贖偽藥而願療病者,愚亦甚矣。

 吾輩宜何策?

 且宜於飲食衣服而加謹。

 古人首重食醫,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調以滑甘,平居必節飲食,飯後行三十步,不用開藥鋪,飲食之加謹者此也。

 急脫急著,勝如服藥。

 衣服之加謹者此也。

 或有疾,奉行不服藥得中醫之說,藥石雖貴未害也。

 最是孝子慈孫,侍奉親庭,豈忍坐視其病而不救?

 家有餘蓄,尚可得良劑,貧窶所迫,將若之何?

 貧者固難得良劑,富者縱得良劑,又未必有良醫。

 余用念及此,仰天而祝曰:願天下人安樂!

→【疢﹝疒火﹞:音,ㄔㄣˋ。意:熱病﹝febrile_disease﹞,亦泛指病:疢疾。】

《省心錄》

 欲去病則正本,本固則病可攻,藥石可以效。

 欲齊家則正身,身端別家可理,號令可以行。

 固其本,端其身,非一朝一夕之事也。

《艾子雜說》艾子事齊王,一日朝而有憂色,宣王怪而問之。

 對曰:臣不幸,稚子屬疾,欲謁告,念王無與圖事者,雖朝然心實係焉。

 王曰:盍早言乎?

 寡人有良藥,稚子頓服,其愈矣。

 遂索以賜。

 艾子拜受而歸,飲其子,辰服而巳卒。

 他日,艾子甚憂戚,王問之故,蹙然曰:卿喪子可傷!

 賜黃金以助葬。

 艾子曰:殤子不足以受君賜,然臣將有所求。

 王曰:何求?

 曰:只求前日小兒得效方。

《演繁露》

 醫有按摩法,按者以手捻捺病處也,摩者挼搓之也。

 字當從手,則其書當為按矣。

 《玉篇》手部無按字。

 《廣韻》有按字,卻從才別出,案字從木,注曰:几屬也。

《欒城遺言箴》

 眼醫王彥若,在張文定公門下,坡公於文定坐上贈之詩,引喻證據,博辨詳切高探,後學讀之茫然。

 坡公敏於著述如此。 

《老學庵筆記》

 陳亞詩云:陳亞今年新及第,滿城人賀李衙推。

 李乃亞之舅,為醫者也。

 今北人謂卜相之士為巡官。

 巡官,唐五代郡僚之名,或謂以其巡遊賣術,故有此稱。

 然北方人市醫,皆稱衙推,又不知何謂。

石藏用,名用之,高醫也。

 嘗言今人稟賦怯薄,故按古方用藥,多不能愈病。

 非獨人也,金石草木之藥,亦皆比古力弱,非倍用之,不能取效,故藏用以喜用熱藥得謗。

 羣醫至為謠言曰:藏用檐頭三斗火。

 人或畏之,惟鼂以道大喜其說,每見親友蓄丹,無多寡盡取食之,或不待告主人。

 主人驚駭,急告以不宜多服,以道大笑不顧,然亦不為害。

 此蓋稟賦之偏,他人不可效也。

 晚乃以盛冬伏石上書丹,為石冷所逼,得陰毒傷寒而死。

《泊宅編》

 蜀人石藏用,以醫術游都城,其名甚著。

 餘杭人陳承亦以醫顯。

 然石好用煖藥,陳好用凉藥。

 古之良醫,必量人之虛實,察病之陰陽,而後投之湯劑,或補或瀉,各隨其證。

 二子乃執偏見,一概於冷煖,而皆有稱於一時,何也?

 俗語云:藏用檐頭三斗火,陳承篋裏一盤冰。

 服金石藥者,潛假藥力以濟其欲,然多諱而不肯言,一日疾作,雖欲諱不可得也。

 吳興吳景淵刑部服硫黃,人罕有知者,其後二十年,子橐為華亭市易官,發背而卒,乃知流毒傳氣,尚及其子,可不戒哉!

《墐戶錄》

 許引寄醫,常云:病與藥值,惟用一物攻之,氣純而癒速。

 今之人不善為脈,以情度病,多其物以幸有功,譬之獵不知兔,廣絡原野,冀一人獲之,術亦疏矣。

 一藥偶得他味相制,勿能專力,此難癒之驗也。

《雲麓漫抄》

 醫書論人脈有寸關尺三部,手掌後高骨下為寸,寸下為關,關下為尺。

 自高骨下至切寸脈指盡處,得寸為寸,則自切尺脈指盡處上至中指尖,豈非尺乎?

 古人以身為度,故寓於脈以言之。

 今醫家但屈中指,以兩紋盡處為寸,或側手論夫長短,雖不相遠,至問寸尺何以名脈,則不能答。

《病榻寤言》

 楊朱之友季梁有疾,其子三致醫:

 其一矯氏之醫曰:病在有生之後,欲攻其漸。

 季梁曰:眾醫也。

 其一俞氏之醫曰:病在未生之前,其甚弗可已也。

 季梁曰:良醫也。

 其一為盧氏之醫曰:病出於稟生未形之先,齊生死而一之也。

 季梁曰:神醫也。

 遣之而疾瘳。

 夫季梁之疾,三致醫而疾瘳。

 余也齊居三月,內達於生死而疾自癒。

 若季梁則猶有外之心也。

《羣碎錄》

 孔子主癰疽,趙岐以為癰疽之醫。

 按《說苑》:雍睢,人姓名,趙岐傳之誤。

《寒檠膚見》:昔者秦緩死,其長子得其術,而醫之名齊於秦緩,其二三子者,不勝其忌,於是各為新奇而託之於父,以求勝其兄。

 非不愛其兄也,以為不有以異於兄,則不得以同於父。

 天下未有以決也,他日,其東鄰之父,得緩枕中之書而出以證焉,然後長子之術,始窮於天下。

 少史子曰:有所訟者,必有所質也。

 苟不稽實,訟可聽虖?

 是以爭雞之訟,有菽粟之證;爭牛之訟,有放歸之證;辨賊之訟,有摸鐘之證。

 否則鼠牙雀角,穿屋穿墉者,誰能勝其辨耶?

 豈惟辨醫緩三子之術而已哉?

 故曰:簡不聽。

 又曰:閱實其罪。

《比事摘錄》

 物有效吾所用而不能無弊者。

 病齒之人,服苦參,齒愈矣,而腰重不舉。

 世不有類是者耶?

 藍蛇有毒,尾卻解毒;當歸生血,鬚卻破血;麻黃發汗,根節復止汗;酸棗醒睡,仁復令人貪睡;螻蛄腰以前治大小便之過滑者,腰以後治閉結者,一物也,為用不同如此。

 又鹽以浸魚肉,則能經久不敗,以沾布帛,則易朽爛,一物也,所施處各有所宜。

 惟醫亦然。

 阿魏性極臭,用以入食餌,乃能去臭;葫氣極葷,然置臭肉中能掩臭氣,葷臭非所常宜也。

 君子醫國,有興廢除害之責,人才用舍,可不審其所處者哉?

《兼明書》

 世上醫人,見人病不能飲食,即云脾不磨者。

 明曰:按鳧鶩鵝雞之類,口無牙齒,不能噍嚼,須脾磨然後能消,故其脾皮悉皆堅厚。

 若人則異畜獸,既有牙齒能嚼食物,故脾皆虛軟,惟氣用化耳。

 病人脾胃氣弱,即不能化食,非不磨也。

 家語云:吞者八竅而卵生,齟齬者九竅而胎生。

 胎卵既殊,脾胃亦別。

 而醫人不喻斯理,一概而言,歷代雖多,曾無悟者。

→【齕〔齒乞〕:音:ㄏㄜˊ;意:用牙齒咬。】

《玉笑零音》

 昔文公二豎入於膏肓,扁鵲識之;秦孝崔妃入靈府,許智藏識之。

 非察其疾也,乃診其心也。

《三餘贅筆》

 世言老醫少卜,則醫者以年老為貴,卜者以年少為貴。

 老醫人皆知之,問之少卜,不知何謂?

 按王彥輔《塵史》云:老取其閱,少取其決。

 乃知俗語,其來久矣。

《長安客話》

 太醫院署有古銅人,虛中注水,關竅畢通,古色蒼碧,瑩然射目,相傳海潮中出者。

《清異錄》

 凡病膏肓之際,匕藥難效,此針灸之所以用也。

 針長於宣壅滯,灸長於達氣血。

 古人謂之延年火,又曰火輪三昧。

《雪濤小說》

 蓋聞里中有病腳瘡者,痛不可忍,謂家人曰:爾為我鑿壁為穴。

 穴成,伸腳穴中,入鄰家尺許。

 家人曰:此何意?

 答曰:憑他去鄰家痛,無與我事。

 又有醫者,稱善外科。

 一裨將陣回,中流矢,深入膜內,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請調。

 裨將曰:鏃在膜內者,須急治。

 醫曰:此內科事,不意并責我。

 噫!

 腳入鄰家,然猶我之腳也;鏃在膜內,然亦醫者之事也。

 乃隔一壁輒思委腳,隔一膜輒欲分科,然則痛安能已?

 責安能諉乎?

昔有醫人自媒能治背駝,曰:如弓者,如蝦者,如曲環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一人信焉,而使治駝。

 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臥駝者其上,又以一壓焉,而即躧焉。

 駝者隨直亦復隨死。

 其子欲鳴諸官,醫人曰:我業治駝,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嗚呼!

 世之為令,但管錢糧完,不管百姓死,何以異於此醫也哉。

 雖然,非仗明君躬節損之政,下寬恤之詔,即欲有司不為駝醫可得耶?

《遒徇篇》

 用藥治病,病好後便須拋藥,猶復服藥不已,必且積藥成病。

《求志編》

 為政莫大於兵刑,民生莫重於醫。

 是以周官有詢聽宥赦之詳,無濫刑矣;田氏講武之預,無敗兵矣;十全十失之察,無庸醫矣。

 今大理刑部都察審錄重囚,用一己之見,都督都司揮戶戰敵,乏多算之謀,惠民藥局廢而不講,奈何能興親民之治也。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辰奕0934-020-2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