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傷寒論科學化新註》(近代.承淡安)

 辨太陽病﹝Taiyang_Disease﹞脈證并治法下篇:

 一百四十八條:「太陽病﹝Taiyang_Disease﹞」,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頭痛﹝Headache﹞發熱﹝fever﹞,而微汗出﹝sweating﹞,及惡寒者﹝aversion_to_cold﹞,表未解也。

 醫反下之,動數變遲,客氣動膈,膈內拒痛,短氣﹝brachypnea﹞煩躁,心中懊憹﹝anguish_in_the_heart﹞,胃中空虛,陽氣內陷,心下因鞕,則為「結胸﹝chest_bind﹞」,「大陷胸湯」主之。

 若不「結胸﹝chest_bind﹞」,但頭汗出﹝sweating﹞,餘處無汗﹝adiaphoresis﹞,劑頸而還,小便不者,身必發黃也。

 本條示表證誤攻,不為「結胸﹝chest_bind﹞」即為「發黃」之義。

【解曰】:

 「太陽病﹝Taiyang_Disease﹞」,其脈浮而兼動數,浮為風邪﹝wind_pathogen﹞在表之候,數為發熱之候,動為有痛之候(「動」為「弦」字之誤),故頭痛﹝Headache﹞發熱而微汗出﹝sweating﹞及惡寒者﹝aversion_to_cold﹞,知其為表證未解也,如法以「桂枝湯」發汗﹝sweating﹞。

 而醫反下之,致表邪下陷,脈動數者轉變為遲,其外邪客熱陷於膈中,因此熱與水交結膈內而作痛拒按,壓迫肺葉而為短氣﹝brachypnea﹞,熱蒸腦系而為煩躁,心中熱鬱而為懊憹﹝anguish﹞,且因下而胃中空虛,致外邪內陷與水交結,心下因鞕,遂成「結胸﹝chest_bind﹞」之病。

 當以「大陷胸湯」:治之,以「大黃」清下陷之熱,「芒硝」破胸脘之結,「甘遂」攻交結之水。

 若表證誤下而不「結胸﹝chest_bind﹞」,但見頭汗出﹝sweating﹞至頸而止,他處無汗者﹝adiaphoresis﹞,則熱陷於三焦,即軀體腔網膜層之間,使水道阻塞,水氣被熱鬱蒸,欲汗而不得汗,僅從頭都發泄少許而出。

 若小便利者,其下焦水道尚通,鬱熱猶可從小便而出。

 若小便亦不利,則鬱熱無由可解,影響血液,而為瘀熱在裏,熱不得越之,身必發黃也。

表證未解而攻下,有為「結胸﹝chest_bind﹞」,有為發黃者,則以其人有無水飲﹝water-rheum﹞以為斷。

 有水飲者﹝water-rheum﹞,熱與水交結而成「結胸﹝chest_bind﹞」。

 無水飲者﹝water-rheum﹞,則為「陽明」協熱下利﹝diarrhea﹞之症。

 不為下利﹝diarrhea﹞,復小便不通,但頭汗出者﹝sweating﹞,則必發黃矣,以熱鬱於裏,影饗血液不潔,易於引起血球分化作用,而成「黃疸﹝jaundice﹞」。

 成「結胸者﹝chest_bind﹞」,以「大陷胸湯」:治之。

 成「黃疸者﹝jaundice﹞」,則以「茵陳蒿湯」:治之。

 本條原文有「數則為虛」,與「胃中空虛」在「膈內拒痛」之下,病理不合,從陳本改正。

【本條之脈證、舌證】

 成「結胸﹝chest_bind﹞」則脈當為沉緊,舌當為厚膩。

 成「黃疸﹝jaundice﹞」則脈當為弦數;舌當為黃膩。

【本條之針法】:

 成「結胸﹝chest_bind﹞」:針身柱﹝DU12﹞、肺俞﹝BL13﹞、中府﹝LU01﹞、期門﹝LR14﹞、太淵﹝LU09﹞、曲池﹝LI11﹞、通里、間使﹝PC05﹞、大陵。

 成「黃疸﹝jaundice﹞」:針至陽﹝DU09﹞、脾俞﹝BL20﹞、腕骨﹝SI04﹞、公孫﹝SP04﹞、足三里﹝ST36﹞、曲池﹝LI11﹞。

大陷胸湯方:

 大黃(六兩,去皮)、芒硝(一升)、甘遂(一錢)。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滓,納芒硝,煮一兩沸,納甘遂末,溫服一升、得快利,止後服。

 【本條之主證】:

 東洞翁曰:「本方治『結胸﹝chest_bind﹞』從心下至少腹鞕滿﹝hard_fullness_in_the_lesser_abdomen﹞者。」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肩背強急,不能言語,忽然而死者,俗稱『鬼打肩』,急以針針之以放血,與此方服之,取其峻瀉,可挽回一生於九死也。」

  又:「腳氣沖心,心下石鞕,胸中大煩,肩背強急,短氣﹝brachypnea﹞不得息者。

 產後血暈﹝blood_dizziness﹞及小兒急驚風﹝infantile_convulsion﹞,胸滿心下石鞕,咽喉痰潮,直視﹝forward-staring_eyes﹞痙攣,胸動如奔馬者。

 真心痛,心下鞕滿﹝hard_glomus_below_the_heart﹞,苦悶欲死者。

 凡是諸症,苟非治法神速,方劑駿快,烏能得救。

 宜用此方,是摧堅應變之兵也,是在得其肯綮,執其樞機耳。」

 古方便覽曰:「胸高起,或背曲成佝僂之狀,或腹內陷下濡而牽引及背,腳細軟羸瘦而不能步行,手臂不遂者,皆治之。」

 湯本氏曰:「本方殊不背陷胸之名,尤善治胸廓前後高起者,此所以能治『龜胸﹝pigeon_chest﹞』及壓迫性脊髓麻痹也。」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治『熱實結胸﹝chest_bind﹞』之主藥,其他凡胸痛劇者,尤有特效。

 一士人,胸背徹痛,晝夜苦楚不能忍,百治無效,欲自死,服『大陷胸湯』三帖而霍然。

   又腳氣沖心,昏悶欲絕者,服此方而蘇。

 凡醫者臨死地,不可無此手段。

又因留飲而肩背凝痛者,有速效。

 小兒患『龜背﹝hunchback﹞』等,亦有用此方者,其輕者,宜用『大陷胸丸』。

   又小兒將成『龜胸﹝pigeon_chest﹞』時,宜及早用此方,以收速效。」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辰奕0934-020-2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