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科學化新註》(近代.承淡安) |
辨太陽病﹝Taiyang_Disease﹞脈證并治法下篇: |
一百三十六條:病人脈數,數為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此以發汗﹝sweating﹞,令陽氣微,胃氣虛,脈乃數也,數為客熱,不能消穀,以胃中虛冷,故吐也。 |
本條言發汗﹝sweating﹞太過,致陽微胃寒而致吐。 |
【解曰】: |
病人脈數,數為脈之頻率,數脈之見,因血液溫度超過正常,刺激神經,使心搏加速,故為熱象。 如果胃熱,應消穀善饑﹝rapid_digestion_of_food_and_polyorexia﹞慾食,因胃神經受熱刺激而興奮亢盛,則胃蠕動增加,消化液亦同時分泌增加,故能善饑慾食。 而今反吐者,神經衰弱﹝neurasthenia﹞,或因水分消耗過多,臟燥等所引起神經性嘔吐﹝Vomiting﹞。 條文中「此以發汗﹝sweating﹞,令陽氣微,胃氣虛,脈乃數」,即發汗﹝sweating﹞過多之明證。 水分蒸發太過,同時散熱多而產熱量不能抗衡,以致內臟及各部組織均現缺乏水分之現象,心臟努力增加搏動,以運血至各部組織,而脈現數象。 |
故蕭萬輿曰:「蓋數本屬熱,而真陰虧損之脈,亦急數也。 然愈數則愈虛,而愈虛則愈數,一有差誤,死生反掌。」 |
本條之脈數當屬虛者,熱亦為客熱,客熱非稽留熱,如客之不時往來,故熱亦屬虛,故不能消穀,而反嘔吐﹝Vomiting﹞。 胃之神經呈阻抑狀態,蠕動遲緩,故曰「胃中虛冷」。 |
尤在涇曰:「脈數為熱,乃不能消穀,而反吐者,浮熱在上,而虛冷在下也。 浮熱不能消穀,為虛冷之氣逼而上浮,如客之寄,不久即散,故曰:『客熱』。 是雖脈數如熱,而實為胃中虛冷,不可更以清藥益其疾也。 按數為客熱,數而無力可知。」 |
【本條之針法】: |
針「間使﹝PC05﹞」、「中脘﹝RN12﹞」、「足三里﹝ST36﹞」三穴。 用輕刺激法,亦能立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