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貫珠集》(清‧尤在涇) |
卷二 太陽篇下: |
太陽救逆法 第四: |
懊煩滿﹝Bothersome_full﹞證治 六條: |
發汗吐下後。虛煩﹝vacuity_vexation﹞、不得眠﹝insomnia﹞。 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憹﹝feeling_of_vexation﹞。梔子豉湯主之。 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 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主之。 →【憹﹝忄農﹞:音,ㄋㄠˇ。意:古同「惱」。】 |
發汗吐下後。正氣既虛。邪氣亦衰。乃虛煩﹝vacuity_vexation﹞、不得眠﹝insomnia﹞。甚則反復顛倒。心中懊憹者﹝feeling_of_vexation﹞。未盡之邪。方入裏而未集。已虛之氣。欲勝邪而不能。則煩亂不寧。甚則心中懊憹﹝anguish_in_the_heart﹞、鬱悶。而不能自已也。梔子體輕。味苦微寒。豉經蒸。可升可降。二味相合。能徹散胸中邪氣。為除煩止躁之良劑。少氣者。呼吸少氣。不足以息也。甘草之甘。可以益氣。嘔者:氣逆﹝reversed_flow_of_qi﹞而不降也。生薑之辛。可以散逆。得吐則邪氣散而當愈。不可更吐以傷其氣。故止後服。 →【憹﹝忄農﹞:音,ㄋㄠˇ。意:古同「惱」。】 |
梔子豉湯方: |
梔子(十四枚,擘)、香豉(四合,綿裹)。 |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納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 |
得吐。止後服。 |
梔子甘草豉湯方: |
于梔子豉湯內加入甘草(二兩)。餘根據前法。 |
梔子生薑豉湯方: |
于梔子豉湯內。加入生薑(五兩)。餘根據前法。 |
發汗若下之。而煩熱﹝heat_vexation﹞胸中窒者。梔子豉湯主之。 |
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身熱﹝generalized_heat﹞不去。心中結痛者:未欲解也。梔子豉湯主之。 |
煩熱者﹝heat_vexation﹞。心煩﹝vexation﹞而身熱﹝generalized_heat﹞也。胸中窒者。邪入胸間而氣窒不行也。 蓋亦汗下後。正虛邪入。而猶未集之證。故亦宜梔子豉湯散邪徹熱為主也。心中結痛者:邪結心間而為痛也。然雖結痛而身熱﹝generalized_heat﹞不去。則其邪亦未盡入。與結胸﹝chest_bind﹞之心下痛而身不熱者不同。此梔子豉湯之散邪徹熱。 所以輕於小陷胸之蕩實除熱也。 |
傷寒下後。心煩﹝vexation﹞、腹滿。臥起不安者。梔子厚朴湯主之。 |
下後心煩﹝vexation﹞。證與上同。而加腹滿。則邪入較深矣! 成氏所謂邪氣壅于心腹之間者是也。故去香豉之升散。而加枳、樸之降泄。 若但滿而不煩。則邪入更深。又當去梔子之輕清。而加大黃之沉下矣! 此梔子厚朴湯所以重於梔豉而輕於承氣也。 |
梔子厚朴湯方: |
梔子(十四枚,擘)、厚朴(四兩,薑汁炒)、枳實(四枚,水浸去穣,炒﹞。 |
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
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generalized_heat﹞不去。微煩者:梔子乾薑湯主之。 |
大下後身熱﹝generalized_heat﹞不去。證與前同。乃中無結痛。而煩又微而不甚。知正氣虛﹝qi_deficiency﹞。不能與邪爭。雖爭而亦不能勝之也。 故以梔子徹胸中陷入之邪。乾薑復下藥損傷之氣。 |
梔子乾薑湯方: |
梔子(十四枚)、乾薑(二兩)。 |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止後服。 |
凡用梔子湯。病患舊微溏者,不可與服之。 |
病患舊微溏者。未病之先。大便本自微溏。為裏虛而寒在下也。梔子湯本湧泄胸中客熱之劑。 |
舊微溏者。中氣不固。與之。恐藥氣乘虛下泄。而不能上達。則膈熱反因之而深入也。故曰:不可與服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