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傷寒論科學化新註》(近代.承淡安)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中篇:

 一百十五條:「傷寒﹝typhoid﹞」二三日,心中悸﹝palpitations﹞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本條為「傷寒﹝typhoid﹞」二三日,心中悸﹝palpitations﹞煩之治例。

【解曰】:

 「傷寒﹝typhoid﹞」二三日,未經汗下,心中悸﹝palpitations﹞而煩者,其上焦氣虛不及也。

 以「小建中湯」溫養中氣,兼辛散透發以治之。

 「傷寒﹝typhoid﹞」二三日,未經汗下,即見心悸﹝palpitations﹞而煩,其人必為陰虛心臟機能衰弱者。

 「傷寒﹝typhoid﹞」二三日,邪氣在表,血充於外,心臟必加強其搏動,可吸引靜脈迴流,於是而為心悸﹝palpitations﹞。

 陰虛者,稍有勞倦身熱,即心煩﹝vexation﹞不安,縱有表邪,不可發汗﹝sweating﹞,以「小建中湯」重用「芍藥」引血內行,以治其煩;飴糖營養血液,緩和心悸﹝palpitations﹞,藉「桂」、「薑」之辛散,透發表邪,誠入彀之方也。

 成無己曰:「『傷寒﹝typhoid﹞』二三日,邪氣在表,未嘗傳裏之時,心中悸﹝palpitations﹞而煩,是非邪氣搏所致。

 心悸者﹝palpitations﹞,氣虛也;煩者,血虛也。

 以氣血內虛,與『小建中湯』先健其裏。」

 尤在涇曰:「『傷寒﹝typhoid﹞』裏虛﹝interior_deficiency﹞則悸,邪擾則煩,二三日悸而煩者,正氣不足﹝insufficiency_of_right_qi﹞,而邪欲入內也,是不可攻其邪,但與『小建中』,溫養中氣,中氣立則邪自解,即不解,而攻取之法亦可因而施矣。

 仲景禦變之法如此,誰謂:『傷寒﹝typhoid﹞』非全書哉。」

 《金鑑》曰:「『傷寒﹝typhoid﹞』二三日,未經汗下,即心悸﹝palpitations﹞而煩,必其人中氣素虛,雖有表證,亦不可汗之。

 蓋心悸﹝palpitations﹞,陽已微:心煩﹝vexation﹞,陰已弱。

 故以『小建中湯』先建其中,兼調營衛也。」

【本條之脈證、舌證】:脈當浮數而虛,舌當紅而有苔。

【本條之針法】:

 合谷﹝LI04,T﹞、外關﹝SJ05,T﹞、間使﹝PC05,T﹞。

 「間使﹝PC05﹞」可以治煩,

 「合谷﹝LI04﹞」、「外關﹝SJ05﹞」則解熱,熱解則悸煩皆安,與方劑之必須顧及全體者不同。

 

查詢-學習自側

答案

小建中湯

【C】

下列有關溫病癒後之敘述,何者錯誤:※※A、溫病癒後,嗽稀痰而不咳,徹夜不寐者,半夏湯主之,此乃因中焦停寒飲,令胃不和,故不寐也;※※B、飲退得寐,舌滑食不進者,半夏桂枝湯主之,此乃胃腑雖和,榮衛不和,陽未卒復;※※C、溫病解後,脈遲身冷如水,冷汗自出者,桂枝湯主之,乃因熱邪甫退,榮衛不和;※※D、溫病癒後,面色萎黃,舌淡不欲飲水,脈遲而弦,不食者,小建中湯主之,乃因陽虛之質所致。

【D】

60歲女性病患,因發熱,惡寒,頭痛,身痛,無汗,醫者給予麻黃湯治療後症狀大減,但覺胃悶脹,不欲飲食,無反胃噯氣,腹部按之不痛不脹,亦無痞塊。根據《醫宗金鑑.訂正傷寒論註》,以下列何方劑治療最宜:※※A、半夏瀉心湯;※※B、小建中湯;※※C、旋覆代赭石湯;※※D、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辰奕0934-020-2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