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尋源》(清‧呂震名)

 中集:

 潮熱﹝hot_flush﹞:

潮熱者﹝hot_flush﹞、不惡寒、但惡熱。其來如潮之至。不失其時:謂之潮熱﹝hot_flush﹞。其證屬裏而不屬表。

 凡惡寒﹝aversion_to_cold﹞、發熱﹝Fever﹞屬太陽。

 至少陽則往來寒熱﹝alternate_attacks_of_fever_and_chill﹞。

 此之潮熱﹝hot_flush﹞則屬陽明。往往發於日晡﹝3~5P.M.﹞。日晡﹝3~5P.M.﹞未申之時。

 陽明居中土。王于未申。邪入中土。無所復傳。

故鬱為實熱。隨王而潮。

 《經》云:日晡﹝3~5P.M.﹞所發潮熱者﹝hot_flush﹞。屬陽明也。惟其屬陽明。則胃實為可下之證。

 故曰:潮熱者﹝hot_flush﹞實也。

潮熱﹝hot_flush﹞固可下而下法要有次第。

 《經》云:太陽病﹝taiyang_disease﹞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Fever﹞屬胃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此因胃已實而熱未潮。故但用調胃承氣。微利之而已。

 又云:陽明病﹝yangming_disease﹞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no-aversion_to_cold﹞。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asthma﹞。有潮熱者﹝hot_flush﹞。

 此外欲解可攻裏也。手足漐然而汗出者﹝drizzly_sweating_ofhe_extremities﹞。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

若汗多﹝copious_sweat﹞微發熱﹝Fever﹞、惡寒者﹝aversion_to_cold﹞。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大泄下。

 按三承氣俱用大黃。大承氣重用枳樸、兼以芒硝。上承邪熱而下。用以攻堅破結。蕩滌腸胃。乃峻下之劑。小承氣去芒硝而輕用枳樸。止取通利腸胃。其下較輕。調胃承氣。佐以甘草。又於下中兼和。三承氣各有所主。仲景下法。不敢妄施。其慎細如此。

 又云:太陽病﹝taiyang_disease﹞:重發汗而復下之。舌上燥而渴。日晡﹝3~5P.M.﹞小有潮熱﹝hot_flush﹞。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

 夫病至心下及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則勢已劇甚。此又非大承氣所能勝任。宜兼破胸膈之結。以下通於腸胃。則必主以大陷胸湯而無疑矣!

其有陽明病﹝yangming_disease﹞、潮熱﹝hot_flush﹞未去。而已趨入少陽者。

《經》云:陽明病﹝yangming_disease﹞。發潮熱﹝hot_flush﹞,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脇滿﹝chest_and_rib-side_fullness﹞不去者。小柴胡湯主之。

 此非小柴胡湯之能治潮熱也﹝hot_flush﹞。胸脇滿﹝chest_and_rib-side_fullness﹞不去。已具少陽證。且大便已溏。雖潮熱﹝hot_flush﹞未罷。未可再攻也。

更有癉瘧者﹝warm_malaria﹞:但熱不寒。發作有時。此亦陽明經熱。其熱止在於經。未入於府。且病不從傷寒來。故名之曰癉瘧﹝warm_malaria﹞。仲景不立方。而但曰以飲食消息之。

要之甘寒徹熱。與治陽明經熱同法也。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辰奕0934-020-2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