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傷寒補例》(清‧周學海) |
卷下: |
附:治痢宜和營衛養筋膜﹝Fascia﹞: |
王損庵論治痢:必和營衛。其義甚精。 喻嘉言逆流挽舟之法。即從此脫化。 蓋痢疾或由生冷內傷。胃絡血痹。或由風濕外束。暑鬱血亂。無論赤白。皆濕熱搏結於血分。而筋膜﹝Fascia﹞之力弛。氣化之行滯也。 濕盛則血滯而氣困。熱盛則膜腫而血溢。以破血之品疏營。 而邪氣無伏藏之地。以發汗之品宣衛。 而邪氣有宣洩之路。表裏之脈絡既通。 其痢宜止。 而有不止者: 三焦筋膜﹝Fascia﹞之力:久為濕熱薰蒸。腫弛緩。不能自束。故為涎為血。 時時淫溢自下而不固也。以酸苦之味堅斂之。乃能收功。 《內經》謂下利﹝diarrhea﹞身大熱者死。陳修園謂兼外感者﹝external_contraction﹞先發之。 史載之謂疫痢水邪犯心。惡寒﹝aversion_to_cold﹞、發熱者﹝Fever﹞難治。用細辛白芷肉桂附子。皆和營衛之類也。 凡痢止而飲食不復者:濕熱未清也。飲食如常。 大便作墜者:腸腫未消。血絡痹也。腫痹之久。流為休息。休息之久。轉為腸痿。 休息者:血絡不淨。 膜力不復也:噤口者:濕熱太盛。胃脘血痹而腫也。腸膜微痿。酸苦堅之。某老醫治痢後脫肛。以白芍四錢為君。即上。 若腸體全痿。氣不能貫。右尺中沉之分。應指丸丸。弱無力。 《內經》所謂按之如丸泥。大腸氣予不足也。大便脫血及血痢重久者有之。 |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