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痘七條: |
問:痘始何時?書昉①何代? |
玉楸子曰: 黃帝、岐伯、越人、仲景四聖,談醫不及痘證,然疫癘之疾,岐伯于運氣諸篇,往往及之。 痘即大人寒疫,未有大人獨病而小兒不病者。 |
推其淵源,實始上古,但先聖未言耳。 痘書之作,則起後世,大抵皆趙宋以後之人也。 |
問:小兒寒疫,何為而發豆顆? |
玉楸子曰: 寒疫營閉而衛鬱,營開衛泄則為汗,疫邪固澀,而小兒表密,衛氣不能透發,故衝突皮膚,而發豆粒者。 使竅開而汗出,衛鬱泄于皮膚之外,不作痘形也。 |
問:痘粒之豐圓②何故? |
玉楸子曰: 寒邪外閉,三日而傳三陽,衛鬱盛滿,發于汗孔,外為皮膚所限,旁為汗孔所束,衛鬱發越,顆粒充盈,不得不豐圓也。 |
問:痘粒之散漫何故? |
玉楸子曰: 肺藏衛氣,而司皮毛,金性收斂,衛外而斂皮毛,故謂之衛。 衛盛則皮膚斂束而緻密,衛虛則皮膚鬆懈而疏豁。 衛鬱外發,沖其皮膚,而裹束不緊,旁無界限,是以散漫而不豐圓也。 |
問:痘屬③外感,可以汗解耶? |
玉楸子曰: 何為而不可也! 大人寒疫,必以汗解,小兒不得汗解,故發痘粒。 若可汗解,何必以痘解。 譬如大人,強以固表之藥斂之,使之不得汗解,而以痘解可乎。 |
問:痘家最恐表虛,不能完滿收結,今以汗泄衛陽,能無後慮? |
玉楸子曰: 大人汗解,不必皆死,小兒無汗,不必皆生。 衛虛者,汗之亦死,不汗亦死,衛盛者,不汗亦生,汗之亦生。 若用人參黃芪于表藥之中,則衛虛可汗,而何況實者。苟非過汗亡陽,保無後慮④也。 |
問:痘書何故而錯謬如是? |
玉楸子曰: 造化之理,非聖不作,非明不述。 百世一聖,而至猶接踵,千里一賢,而生同比肩,聖明之少也如是。 即有聖作,必待乎述,況後無明者之述,即有明述,猶須乎作,況前無聖人之作。 以俗子腐生而冒聖作之才,以頑民悍夫而明述之業,此蟪蛄⑤而談春秋,朝菌⑥而議晦朔耳,何當于是哉! |
①昉:始也。《列子·黃帝》:「眾昉同疑。」晉·張湛《注》:「昉,始也。」 |
②圓:原作「問」,據蜀本、集成本及下文「不得不豐圓也」改。 |
③屬:原作「盛」,據蜀本、集成本改。 |
④慮:原作「虛」,形近之誤,據蜀本、集成本及上文「能無後慮」改。 |
⑤蟪蛄:《說文新附》:「蟪蛄,蟬也。」 |
⑥朝菌:菌類植物,朝生暮死。喻生命極短也。《莊子·逍遙遊》:「朝菌不知晦朔。」 |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