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物黃芩湯之注釋: |
《外臺》黃芩湯,治乾嘔下利。(《金匱要略》) |
【註】 |
《外臺》黃芩湯,因與前之黃芩湯易混,而本方包容藥物六味,故名六物黃芩湯也。本方治乾嘔下利,與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治乾嘔而利者,文義上殆無差別,故東洞翁以本方治「心下痞鞕,乾嘔下利而上衝者」為定義,與彼治「黃芩湯證而嘔逆者」有別也。然此大別耳,欲詳論之,彼證為純陽證,有腹直肌攣急者,本方證為陰陽相半(方中有人參、乾薑,因兼陰證也),無芍藥、甘草,故腹直肌之攣急輕微;有人參,故有心下痞鞕;含桂枝,故有上衝之候,且呈一般之虛狀,故不難分別之。 |
六物黃芩湯方: |
黃芩、人參、乾薑、大棗各5.5克,桂枝1.8克,半夏11克。 |
煎法用法同前。 |
先輩之論說治驗: |
《成績錄》曰:「一男子患痢,日三十餘行,自不知其利(求真按:『無裡急後重可知』),腹痛,乾嘔,不能食,胸中煩,心下痞鞕,身熱,微渴,口苦,唇乾,舌上無苔,脈微數(求真按:『舌上無苔,脈微數為陰虛證之徵』),不能起臥。醫以為困極。先生與六物黃芩湯而愈。」 |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久痢,疝痢,乾嘔不止,間有宜此方者。」 |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位於黃芩湯(求真按:『宜作黃芩加半夏生薑湯』)與桂枝人參湯之間,用於上熱下寒之下痢有效,且黃芩湯主腹痛(求真按:『不必以腹痛為主』),此方主乾嘔,桂枝人參湯主無腹痛與嘔,而有表熱,屬於虛寒者。蓋此方類於半夏瀉心湯,而治下利之效,為尤捷也。」 |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