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氣-《天元紀大論》 |
林億曰:詳《素問》第七卷,亡已久矣。按,皇甫士安,晉人也,序《甲乙經》云:亦有亡失。《隋書·經籍志》載梁《七錄》亦云止存八卷。 全元起,隋人,所注本乃無第七。王冰,唐寶應中人,上至晉·皇甫諡甘露中,已六百餘年,而冰自謂得舊藏之卷,今竊疑之。 仍觀《天元紀大論》、《五運行論》、《六微旨論》、《氣交變論》、《五常政論》、《六元正紀論》、至真要論七篇,居今《素問》四卷,篇卷浩大,不與《素問》前後篇卷等,又且所載之事,與《素問》餘篇略不相通,竊疑此七篇乃《陰陽大論》之文。 王氏取以補所亡之卷,猶《周官》無冬官,以考工記補之之類也。 又按,漢·張仲景《傷寒論·序》云: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經》、《陰陽大論》,是《素問》與《陰陽大論》兩書甚明,乃王氏并《陰陽大論》于《素問》中也。 要之,《陰陽大論》亦古醫經,終非《素問》第七矣。 |
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 |
舊本作喜怒思憂恐。 按,思與憂,皆脾之志也,與五氣未合。《新校正》謂四臟皆受成于脾,亦屬曲為之解,不若即據《陰陽應象大論》作喜、怒、悲、憂、恐為得也。 |
永康堂【YCT】~學習自測~ |
|
答案 |
題目 |
【D】 |
《素問.宣明五氣論》五味所入,辛入: A、心; B、肝; C、脾; D、肺; E、腎。﹝中醫﹞ |
【E】 |
《素問.宣明五氣論》五味所入,鹹入: A、心; B、肝; C、脾; D、肺; E、腎。﹝中醫﹞ |
【E】 |
《素問.宣明五氣論》五味所禁,血病無多食: A、辛; B、甘; C、酸; D、苦; E、鹹。﹝中醫﹞ |
【A】 |
《素問.宣明五氣論》五味所禁,氣病無多食: A、辛; B、甘; C、酸; D、苦; E、鹹。﹝中醫﹞ |
【C】 |
《素問.宣明五氣論》五勞所傷,久坐: A、傷氣; B、傷血; C、傷肉; D、傷骨; E、傷筋。﹝中醫﹞ |
【A】 |
《素問.宣明五氣論》五勞所傷,久臥: A、傷氣; B、傷血; C、傷肉; D、傷骨; E、傷筋。﹝中醫﹞ |
【B】 |
《素問.宣明五氣論》五勞所傷,久視: A、傷氣; B、傷血; C、傷肉; D、傷骨; E、傷筋。﹝中醫﹞ |
【A】 |
《素問.宣明五氣論》提出久臥所傷的是: A、傷氣; B、傷血; C、傷肉; D、傷筋; E、傷骨。﹝中醫﹞ |
【A】 |
《素問·宣明五氣篇》提出:久臥傷: A:氣; B:血; C:肉; D:精; E:筋。﹝中基,病因﹞ |
【D】 |
「風能鼓蕩五氣而傷人」是指風具有: A、性開泄; B、善行數變; C、性主動; D、百病之長; E、易襲陽位。 |
【D】 |
下列何氣能兼其五氣: A:暑; B:濕; C:寒; D:風; E:熱。﹝中基,病因﹞ |
【D】 |
下列除何項外,均屬五行之土: A、五臟之脾; B、五官之口; C、五氣之濕; D、五化之收。 |
|
五行歸類中與肺同類的五化、五氣是【收,燥】。﹝中基,五行﹞ |
【D】 |
內生五氣中以虛為主要病機的是: A:內風; B:內熱; C:內火; D:內寒; E:心火。 |
|
在五行歸類中與心同類的五色、五氣是【赤,火】。﹝中基﹞ |
|
在五行歸類中與肝同類的五味、五氣是【酸,風】。﹝中基﹞ |
【E】 |
如下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A、痰、飲、水、濕同出一源,輸化失常,停積而成; B、飲之為病,常停于體內局部; C、痰、濕為病,無處不到,變化多端; D、水為陰類,非陽不運,水之為病可氾濫體表、全身; E、水為陰邪,但無定體,可隨五氣化相兼為病。 |
【A】 |
依據《素問.宣明五氣篇》理論,久臥易傷及的是: A、氣; B、血; C、肉; D、精; E、筋。 |
【C】 |
依據《素問.宣明五氣論》中「五味所入」的敘述,甘味入於下列何臟: A、肝; B、心; C、脾; D、肺。﹝高考﹞ |
【A、C、D】 |
根據事物屬性的五行歸類,屬金的有: A、五氣的燥; B、五色的黑; C、五味的辛; D、五方的西。﹝中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