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解-《皮部論》 |
陽明之陽,名曰害蜚。 |
【注】:王冰注云:蜚,生化也,害,殺氣也,殺氣行則生化弭,故曰害蜚。 |
少陽之陽,名曰樞持。 |
【注】:王冰注云:樞謂樞要,持謂執持。 |
太陽之陽,名曰關樞。 |
【注】:王冰注云:關司外動,以靜鎮為事,如樞之運,則氣和平也。 |
少陰之陰,名曰樞儒。 |
【注】:王冰注云:儒,順也,守要而順陰陽開闔之用也。 《新校正》云:《甲乙經》儒作檽。 |
心主之陰,名曰害肩。 |
【注】:王冰注云:心主脈,入腋下,氣不和則妨害肩腋之動運。 |
太陰之陰,名曰關蟄。 |
【注】:王冰注云:關閉蟄類,使順行藏。《新校正》云:《甲乙經》蟄作執。 |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
永康堂【YCT】~學習自測~ |
|
答案 |
題目 |
【A】 |
具有加強十二經脈中相為表裏的兩條經脈之間在體內聯繫作用的是: A、經別; B、經筋; C、別絡; D、皮部; E、奇經。 |
【B】 |
有加強足三陰、足三陽經與心臟聯繫作用的是: A、奇經; B、經別; C、經筋; D、別絡; E、皮部。 |
【C】 |
加強十二經脈與頭面聯繫的是: A、正經; B、經筋; C、經別; D、皮部; E、奇經。 |
【B】 |
《素問.氣穴論》稱其具有「溢奇邪」、「通營衛」作用的是: A、皮部; B、孫絡; C、浮絡; D、別絡; E、大絡。 |
【B】 |
在經絡系統中,具有離、入、出、合循行特點的是: A、奇經八脈; B、十二經別; C、十二經筋; D、十二皮部; E、十五絡脈。 |
【B】 |
經絡系統的組成是: A、十二經脈、奇經八脈、經筋、皮部; B、經脈、絡脈、經筋、皮部; C、經脈、別絡、經筋、皮部; D、經脈、經別、經筋、皮部; E、正經、奇經、經別、皮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