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七刺法

刺法

《寶命全形論》五十一

黃帝問曰: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君王眾庶,盡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于骨髓,心私慮之。余欲鍼除其疾病,為之奈何?

【注】:四時之法,生長收藏之令也。

岐伯對曰:夫人生于地,懸命于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天有陰陽,人有十二節,天有寒暑,人有虛實。能經天地陰陽之化者,不失四時。人能應四時者,天地為之父母。知萬物者,謂之天子。能存八動之變者,五勝更立。能達虛實之數者,獨出獨入。知十二節之理者,聖智不能欺也,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注】:人之形生于地而命懸于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天有陰陽,陰陽推遷,四時變化,爰有十二節氣,人有十二支節以應之。天有寒暑,寒暑往來,五行消長,爰有衰旺,人有虛實以應之。天地與人同氣,貴能崇效卑法耳。能經緯天地陰陽之化者,順生長收藏之令,自不失四時之序。人能上應四時者,行與天地無違,天地為之父母。能應四時,則知萬物,知萬物者,代天宣化,謂之天子。能應四時,則順八風,能存八方風動之變者,五行之勝,相代更立,不為一邪所中。風在八方,有虛有實,自正面來者為實風,自沖後來者為虛風。人之令氣有衰旺,臟腑有虛實,兩實相逢,則人不傷,兩虛祖逢,則人傷焉。能存八風之變,是達虛實之數也,能達虛實之數者,獨出獨入,不與眾人同。中于虛邪,達虛實之數,是知十二節之理也,知十二節之理者,隱顯悉照,聖智不能欺也。是則呿吟至微,(呿,開口出氣。吟,閉口吸氣。)亦當秋毫在目,況于形之疾病,色脈顯然,何為不知其情,則以微鍼除之,非難事矣。

帝曰:人生有形,不離陰陽,天地合氣,別為九野,分為四時,月有大小,日有短長,萬物并至,不可勝量,虛實呿吟,敢問其方?

【注】:人生有形,不離陰陽,陰陽者,天地之氣也。天地合氣,地則別為九野,天則分為四時,四時之中,月有大小之殊,日有短長之差,不相同也。則夫萬物并至,不可勝量,盈虧消長,紛紜錯出,虛實呿吟之數,何以辨之?敢問其方也。

岐伯曰:夫鹽之味鹹者,其氣令器津泄,弦絕者,其音嘶敗,木敷者,其葉發,病深者,其聲噦。人有此三者,是謂壞府,此皆絕皮傷肉,氣爭血黑,毒藥無治,短鍼無取。

【注】:虛實呿吟之數,不難辨也,凡有諸內,必形諸外。夫鹽之味鹹者,鹵氣浸淫,令器津泄,是以弦急而欲絕者,其音嘶敗,木鬱而欲敷者,其葉反側,(木欲敷舒而不能,故葉發動而反側。)病深而氣敗者,其聲噦噫。人有三等之象者,是謂毀壞之宮府,此皆絕皮傷肉,氣爭血黑,形體頹敗,殞亡非久,毒藥無治,短鍼無取也。

帝曰:余念其痛,心為之亂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聞之,以為殘賊,為之奈何?   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土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萬物盡然,不可勝竭。故鍼有懸布天下者五,黔首共飲食,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養身,三曰知毒藥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腑臟血氣之診。五法俱立,各有所先。

【注】:五行之理,克其所勝,萬物盡然,不勝其數。故鍼法五行,有懸布天下者五,黔首(黔,黑也,秦謂百姓為黔首,言其黑頭無知也。其語始此。)共飲食,而己莫知之也。一曰治神,治其神明,以存鍼也。(義見下文。)二曰知養身,知去邪扶正,以養人身也。三曰知毒藥為真,知毒藥攻邪,以為真也。四曰知制砭石小大,制砭石小大之度,以適病也。五曰知腑臟血氣之診,知腑臟血氣陰陽虛實之分,補瀉無差也。五者之法俱立,因病制宜,各有所先也。

今末世之刺也,虛則實之,滿者瀉之,此皆眾工所共知也。若夫法天則地,隨應而動,和之者若響,隨之者若影,道無鬼神,獨來獨往。

【注】:末世之刺,虛補實瀉,眾工皆知,非其至也。若夫法天則地,隨應而動,(隨宜而動。)氣血之變,若影響之逐形聲,道無鬼神,而獨來獨往,此則眾工所不解矣。

帝曰:願聞其道。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臟已定,九候已備,後乃存鍼。眾脈不見,眾凶弗聞,外內相得,無以形先,可玩往來,乃施于人。人有虛實,五虛勿近,五實勿遠,至其當發,間不容,伏如橫弩,起如發機,手動若務,鍼耀而勻,靜意視義,觀適之變,是謂冥冥,莫知其形,見其烏烏,見其稷稷,從見其飛,不知其誰。

→【瞚:音ㄕㄨㄣˋ。古同「瞬」,轉目也。】

【注】: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我以神往,人之五臟已定,九候已備,後乃存意于鍼。鍼貴得要,眾脈不必盡見,眾凶弗容盡聞,法在外內相得,無以形先,待其可玩往來,(可以玩索而得獨往獨來之意。)乃施于人。人有虛實,五虛勿近,不可補也,五實勿遠,易于瀉也。至其當發之時,間不容,轉瞬而已晚也。(,轉瞬也。)伏如橫弩不動,起如發機之速,手動若務,(務與騖同。)勢至捷也。鍼耀而勻,(耀與躍同。)力至均也。靜意視義,觀其虛實所適之變,是謂冥冥無象,莫知其形。見其烏烏,見其稷稷,(烏烏,烏鳥鳴聲。《漢明帝起居注》:帝東巡過亭障,有烏飛鳴聖輿上,亭長祝曰:烏烏啞啞。又歌聲。《史·李斯傳》:歌呼烏烏。稷稷,疾也。《詩·小雅》:既齊既稷。

【注】:注:齊,整。稷,疾。烏烏稷稷,喻鍼之妙捷,若飛鳥也。從見其飛行絕跡而已,不知其誰所使之也。

→【瞚:音ㄕㄨㄣˋ。古同「瞬」,轉目也。】

帝曰:何如而虛?何如而實?岐伯曰:刺虛者須其實,刺實者須其虛。經氣已至,慎守勿失,深淺在志,遠近若一,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于眾物,義無邪下,必正其神。

【注】:此因上文五虛勿近,五實勿遠,問實者何如而使之虛?虛者何如而使之實?刺虛者須其實,俟其陽氣已至而後去鍼也。刺實者須其虛,俟其陰氣已至而後去鍼也。經氣已至,是虛者變實,實者變虛之候,慎守之而無失,(義詳鍼解。)深淺之間在志,遠近之際若一,如臨深淵,恐其將墮,手如握虎,欲其力壯,寧神靜志,眾物皆損,義無邪下,必正其神。(義詳鍼解。後二語,依鍼解補。)此刺法之真訣也。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