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病與並病證: ﹝Syndromes_involving_different_meridians_simultaneously_or_successively﹞ |
【學習要求】 |
掌握黃芩湯證的證候、病機、治法與方藥;熟悉太陽陽明合病、太陽少陽合病、三陽合病、太陽陽明並病、太陽少陽並病的處理原則。 |
合病證: ﹝Syndrome_involving_different_meridians_simultaneously﹞ |
太陽陽明合病: ﹝Syndrome_involving_taiyang_and_Yangming_ssimultaneously﹞ |
麻黃湯證: ﹝Syndrome_suitable_for_Ephedrae_Decoction﹞ |
【原文】 |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36﹞ |
【原文析義】 |
本條論太陽陽明合病、喘而胸滿的證治。合病,即兩經或兩經以上證候同時出現。合病治法,當根據複雜證候,突出重點所在,而為之施治。 本條云:「太陽與陽明合病,」且有「不可下,宜麻黃湯」的字樣,是知此屬太陽傷寒與陽明同時發病。 然其中證候之孰輕孰重,孰主孰次,又當仔細分析。條文明確揭示「喘而胸滿」,而對陽明病則戒之以「不可下」,說明病證以太陽傷寒為主,而陽明病次之。 肺主宣降,肺氣上逆則喘,肺氣壅滯則胸滿,皆因風寒襲表,不惟皮毛受邪,且內合於肺使然。病之重心既然在表,自可據無汗而喘之例,主用麻黃湯以發汗解表。 或曰本條有較明顯的陽明證,如不大便等,又當如何處治?要知喘而胸滿,與陽明腹滿而喘有別,即使是表裏同病,今以傷寒表實證為主,治法自應先表後裏,而不可早下。 |
「宜麻黃湯」句,是謂宜從麻黃湯解表之法,而具體運用,仍需視病情實際,而靈活變通。本證雖偏重於太陽,但畢竟涉及陽明,故不可拘泥其方,而不加斟酌。論中凡曰「宜」、「與」、「可與」某方者,均含此意,當審之辨之。 |
【疑難點擊】 |
對本條「喘而胸滿」,屬於何證,注家存在歧見:成無已、《醫宗金鑒》認為,本條述證之要點,是以表證為主,「表邪盛」,「非裏實」。如 成無已云:「此以為胸滿,非裏實,故不可下。雖有陽明,然與太陽合病,為屬表,是與麻黃湯發汗。」﹝《注解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中》﹞ 《金鑒》云:「太陽陽明合病,不利不嘔者,是裏氣實,不受邪也。若喘而胸滿,是表邪盛,氣壅於胸肺間也。邪在高分之表,非結胸也,故不可下,以麻黃湯發表通肺,喘滿自癒矣!」﹝《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辨合病並病脈證並治》﹞ 方有執與此觀點相左,認為「喘」屬太陽,「胸滿」屬陽明,謂「肺主氣,氣逆則喘,喘甚則肺脹。胸滿者,肺脹也。胸乃陽明之部分,喘乃太陽傷寒本病,以喘不除,甚而至於胸滿,故曰合病」。﹝《傷寒論條辨•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喻嘉言則認為,喘而胸滿,乃太陽陽明兩經合邪,上攻於肺所致。 如云:「太陽邪在胸,陽明邪在胃,兩邪相合,上攻其肺,所以喘而胸滿。麻黃、杏仁,治肺氣喘逆之專藥,用之恰當,正所謂內舉不避親也。」﹝《尚論篇•附合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