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葛根湯證:

﹝Syndrome_suitable_for_Puerariae_Decoction﹞

【原文】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32﹞

【原文析義】

本條論太陽陽明合病下利的證治。太陽與陽明合病,是太陽陽明同時受邪發病,從主方用葛根湯分析,則本條當以太陽表證為主,自必有發燒惡寒、無汗、頭痛、項背強、脈浮緊等證。今不言,是省文。又因寒束于表,陽郁而不得宣達,致陽明腑氣不和,傳導失職,故自下利。此乃次要證,且用明文點出。所謂「自下利者」,是既非誤治,亦非裏虛,而是因風寒所及,下利自然而作之意。其利多為水糞雜下,而無惡臭及肛門灼熱感,並見於太陽傷寒證中。

太陽兼陽明下利,雖屬表裏同病,但證以太陽為主,故治當以發汗解表為先,使表解裏自和,此亦稱之為逆流挽舟之法。用葛根湯者,即取桂枝湯調和營衛,解肌祛風;葛根配麻黃,輕以去實,解肌表而發汗,舒經絡而治項背強急。況葛根有升陽和胃止利之用,故無汗有汗,下利不下利,俱可以葛根湯主之者,意即此也。

本條與31條同屬葛根湯證,31條治太陽病兼項背強幾幾,本條治太陽病兼下利,兼證雖有所異,而主證為風寒表實之機理則同,故可異病同治。

【疑難點擊】

本條敘證簡約,後世注家有從證候補充者,有從病機闡發者,其中有可取處,亦有可商處。從證候言,《醫宗金鑒》曰:「太陽與陽明合病者,謂太陽之發燒,惡寒無汗,與陽明之煩熱不得眠等證,同時均病,表裏之氣,升降失常,故不下利,則上嘔也。故治法只須先解太陽之表,表解而陽明之裏自和矣!若利則宜葛根湯表而升之,利自可止。」﹝《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辨合病並病脈證並治》﹞汪苓友云:「太陽陽明合病者,太陽惡寒發燒、頭項強痛等證,與陽明熱渴、目疼、鼻乾等證,同時均發,無有先後也。……二腑之氣不和,則水穀雖運化而不分清,所以必自下利也。【治法﹝Therapeutic_Methods﹞】與葛根湯,以發散二經中合病之表邪,而利自止。」﹝《傷寒論辨證廣注•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中》﹞《金鑒》謂太陽所合為「陽明之煩熱」,汪氏云所合之陽明證為「熱渴、目疼、鼻乾」,實難苟同。蓋以外感發燒,謂其目疼、鼻乾,似無可厚非,若謂「熱渴」,或「陽明之煩熱」,則陽明燥熱顯現,而非本方所能主治。從病機言,成無已曰:「合病者,邪氣甚也。太陽陽明合病,與太陽少陽合病,陽明少陽合病,皆言必自下利,有以邪氣並于陰,則陰實而陽虛,邪氣並于陽,則陽實而陰虛,寒邪氣甚,客于二陽,二陽方外實而不主裏,則裏氣虛,故必下利。與葛根湯,以散經中甚邪。」﹝《注解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中》﹞其「二陽方外實而不主裏,則裏氣虛,故必下利」,令人費解。汪苓友曰:「按成注云,寒邪氣甚,客于二陽,二陽方外實而不主裏,則裏氣虛,故必下利。愚以裏氣虛,即為不和,不可作真虛看。」﹝《同上》﹞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