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論:
從古大勇大知教國治家,總以不徇人情為得,以不近人情為失。
醫,人鬼之關也。
目,陰陽之界也。
生民司命,有不權衡於斯二者之間,是為不得人情。
不得人情,則不得病情矣。
得失云乎哉,略為申其三說:
曰病患之情、旁人之情、醫人之情。
所謂病患之情者,盡有變端,難以定律。
有臟腑偏勝,有運氣愆候,有飛災波累,有內火潛焦,有眠食不時,有勞苦自若,有緣境未遂,竟日逐逐,有深情牽掛,中霄耿耿,有處事不和,動成荊棘,有流蕩亡返,甘落風塵,
有形類驚猿,雖嚴師益友,忠告善道,禁戒未必恪遵,有心如止水,嘗少米無柴,室人交謫,淩辱大難忍耐,
有愛物及烏,或舉賢,或自薦,良言甫入而狐媚承歡,曰某勞力,曰某省費,謬說又從,多岐亡羊,終成蕉鹿。
有大床自臥,無禮下人。
有一錢如璧,得魚忘筌,懷真高士,詎肯輸誠。
有迂腐當證,急暴罔顧神速,寧圖老實,車薪杯水,玉石俱焚。
有躁率而病延纏,膽識自嘉,鄙人過慎,長驅銳進,豈無侵犯。
有熱湯懼補,未沾唇心先痞滿。
有攻方畏涼,剛下嚥魂即飄揚。
再則有諱疾不言,有隱疾莫告,有故隱疾,試醫工拙,有窒泥古書,毀人妙論,有先功後居,有乙誤咎甲,有德施怨報,有陽奉陰違。
有閨壺害羞,傳言差錯。
有刀針怯痛,神術不行。此皆病患之情,不可不察也。
所謂旁人之情者,欣戚無關,發言容易,或持有據快論,而病源未必相符。或謂無恐勿慌,而醫理何曾夢晤。
或面決異同,是己者與之,非己者拒之,更醫雜投,以藥治藥,徒喪真元。
或強作解事,症奇曰邪祟,症凶曰犯煞,鑄張為幻,一傳再傳,多至難挽。或尊貴風威難抗,或密戚阻撓萬千。
好諛者,醫紿之,則不肖亦賢。
慷他人之慨,濃其贈予,素慳者病起矣。
猶洗垢索瘢,卻別人之請,不放醫回,逮至薦醫,非有令名,無因至前。
不然,或意氣之私濃,或庸淺之偶中,或信其利口,或貪其酬謝,或報其舊德,或修其新好,熏蕕不辨,妄肆品題,信而延之,病其進矣。
並有訕詆醫藥,特薦左道舞鬼說神,破財晦氣。
此皆旁人之情,不可不察也。
所謂醫人之情者,據道則近仁,行來隻覺為利,是以便佞者,不巧語悅人,則大言聳聽,不強辨相欺,則危機相恐。
阿附者,此濃待伊芳親,叨護其短,彼小惠近侍,可匿其非。
此夤(ㄧㄣˊ)緣攀結,營求汲引,彼濃貌深衷,不速自赴。
詐欺者,胸無成竹假師承,臨時翻閱錦囊,目不識丁推秘授,至死不拈筆墨。
巾笥偶缺柴胡,充以前胡,丹丸其實六味,價征八味。
惰慢者,生憎寒暑,欲急而緩,儼若知渠淡泊,遲遲吾行。
或癖遊嗜賭,以重為輕,不則轉央同儕,每致變。
陋劣可恥者,始也自高其道,非錢不行,繼則隔靴搔癢,自褒穩重,已而恥談症候,動輒講脈:故為矜持,十時診脈。
道聽人言,佯驗以脈。
誇精太素,風鑒人脈。
明見不知,硬爭好脈。孟浪不經者,五輪八廓漫不留心,七方十劑胡亂就用。
且謂若鈍茲利,人呆我驚,不吉卻嫁謗,自文許多飾說。
貪汙行險者,聞高華而抱危病,恨不得入局居奇。
幸而落手,既熱則寒,曾攻決補,峻品重劑,冀為孤注。
竊聞夜半脫逃,大該而屬。
冒嫉刻薄者,比鄰名醫在座,心知臭味不投,則多方浸潤,洎去而之他,眼見沉痾遍起,猶盡情牴牾,其實風行草偃,枉作宵人。
外如素昧平生,苟且圖名,而儀文不較,萍水相逢,偶然認症,而凱覦到底。
窮酸指大,招牌大書儒醫,行動必肩輿僕馬,究其所蘊,又不過七十二症,所謂羊質虎皮,虛有其表,浪費民財,殘虐麼魔,豐儀確是長者,遇無妄之疾,莫利其貲,反其藥餌,致入沉困,殆囊橐既飽,然後徐徐收效,所謂笑中有刀,柔而害物。
一中流失楫,不幾謀財故殺。此皆醫人之情,不可不察也。
若夫品行清高,而見偏性辟,藥不濟以刀針繼之,法外施刑,絕人長命。
及見人之失,若己之得,見人之得,若己之失,有可利己損人,則從中播弄,以逞一時之快。
與夫好吉者,危言見擯。
多憂者慰問為非。
信巫蓍者,以醫為敵,藥石無怪其成仇。
慣猜疑者,深言則忌,金蘭安望其同契,甚則病廖意怠,托故妝喬,且得命思財,兄弟鬩牆,倫常乖戾,怨天尤人,廣生懊惱等情,獨非人情?
而人情之詳,尚多難盡,予以不徇人情,不近人情之得失為戒者,欲令後人思之慎之,弗為陋習所中耳。
雖然人情王道之本,必期不殉,未免拗執,務欲近情,端涉遷就,則遷就固逆乎病情,而拗執決拂於人情,有斷宜拗執之病情,而復有不得不遷就之人情,可奈何!
可奈何!
嗚呼!
非常之病,非非常之醫不能治。
而非常之醫,又豈常人之所知。
安得大勇大知,教國治家者,與之商斯事也哉。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