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鬱病:
鬱病多在中焦。
六鬱例藥,誠得其要。中焦者,脾胃也。
胃為水穀之海,法天地,生萬物,體乾坤健順。
備中和之氣,五臟六腑皆稟之以為主,榮衛天真皆有穀氣以充大。
東垣謂:人身之清氣、榮氣、運氣、衛氣、春升之氣,皆胃氣之別稱。
然豈盡胃氣,乃因胃氣以資其生。
故脾胃居中,心肺在上,腎肝在下。
凡有六淫、七情、勞役妄動,故上下所屬之臟氣;致有虛實克勝之變。
而過於中者,其中氣則常先四臟,一有不平,則中氣不得其和而先鬱,更因飲食失節停積、痰飲寒濕不通,而脾胃自受者,所以中焦致鬱多也。
今藥兼升降而用者,蒼術,陽明藥也,氣味雄壯辛烈,強胃健脾,開發水穀氣,其功最大;
香附子,陰血中快氣藥也,下氣最速,一升一降以散其鬱;
撫芎,手足厥陰藥也,直達三焦,俾生髮之氣,上至目頭,下抵血海,疏通陰陽氣血之使也。
然此不專開中焦而已,且胃主行氣于三陽,脾主行氣于三陰,脾胃既有水穀之氣行,從是三陰三陽各臟腑自受其燥金之鬱者,亦必用胃氣可得而通矣,天真等氣之不達者,亦可得而伸矣!
況蒼術尤能徑入諸經,疏泄陽明之濕,此六鬱藥之凡例,升降消導,皆自《內經》變而致之,殆於受病未深者設也(云云)。
下鬱乃燥之別名,屬肺金之化。
治鬱之法,有中外四氣之異。
在表者汗之。在內者下之。兼風者散之。
熱微者寒以和之;熱甚者瀉陽救水,養液潤燥,補其已衰之陰。
兼濕者審其溫之太過不及,猶土之旱澇也。
寒濕之勝,則以苦燥之,以辛溫之;不及而燥熱者,則以辛溫之,以寒調之。
大抵須得仲景治法之要,各守其經氣而勿違。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