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濕:
濕:
有天之濕,霧、露、雨是也,天本乎氣,故先傷表之榮衛;
水、泥,地之濕也,地本乎形,故先傷皮肉筋骨血脈;
酒水、乳酪,飲食之濕也,胃為水穀之海,故先損脾胃;
有汗液之濕,亦氣也,止感於外;
有氣之濕,屬足太陽所化者也。
治天之濕,當同司天法,濕上甚而熱者,平以苦溫,佐以甘辛,以汗為故;
治地之濕,當同在泉法,濕淫於內,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飲食之濕,在上者吐之,在中者奪之,在下引而竭之;
汗液同司天治。
惟人氣屬太陰脾土所化之濕者,在氣交之分,與前四治有同有異。
何則?
土兼四氣,寒熱溫涼,升降浮沉,備在其中。
脾胃者,陰陽地位,更虛更實,更從更逆,是故陽盛則木勝,合為風濕;
至陽勝則火勝,合為濕熱;
陰盛則金勝,合為燥熱;
至陰勝則水勝,合為寒濕。
為兼四氣,故淫泆上、下、中、外,無處不到。
在上則嘔吐、頭重、胸滿;
在外則身重、腫脹;
在下則足脛跗腫、中滿痞塞。
當隨其上、中、下,外兼寒、熱、溫、涼以為佐使。
至若先因乘克以致脾虛津積而成濕者,則先治勝克之邪,或脾胃本自虛而生濕者,則用補虛為主;
或熱鬱而成濕者,則以散熱為要;
或脾胃之濕淫泆,流於四臟筋骨皮肉血脈之間者,大概濕主痞塞,以故所受之臟氣澀,不得疏通,故本臟之病因而發焉。
其筋骨皮肉血脈受之,則發為痿痹,緩弱痛重;不任為用,所治之藥各有所入,凡切於治,便為要藥,豈蒼術一味盡可用哉?
先生寧肯語此以示人也。
濕淫諸症治藥,並在各病條下。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