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
味辛、苦、溫,入足厥陰肝、足少陰腎經。
開關節而去濕寒,通經絡而逐冷痹,消腿膝腫疼,除心腹痞痛。
治寒疝最良,療腳氣絕佳。
《金匱》烏頭湯:
烏頭烏梅,麻黃(三兩)、甘草(三兩)、黃芪(三兩)、芍藥(三兩)。
治歷節腫疼,不可屈伸。
以濕寒浸淫,流注關節,經絡鬱阻,故作腫痛。
甘草培土,芍藥清肝,黃芪行其衛氣,麻黃通其經脈,烏頭去其濕寒也。
烏頭赤石脂丸:
烏頭(一分,炮)、蜀椒(一分)、乾薑(一兩)、附子半兩,赤石脂(一兩)。
治心痛徹背,背痛徹心。
以寒邪衝逆,淩逼宮城。
赤石脂保其心君,烏、附、椒、薑,驅逐其寒邪也。
大烏頭煎:大烏頭五枚。
水(三升)、煎一升,去滓,入蜜二斤,煎令水老。
治寒疝,臍痛腹滿,手足厥冷。
以水寒木鬱,不得發越,陰邪凝結,衝突作痛。
烏頭破寒氣之凝,蜜煎潤風木之燥也。
A:老:《說文》:「老者,久也。」此處指久煎。
烏頭桂枝湯:
烏頭(三枚)、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蜜(二升)、煎烏頭,減半,去滓,以桂枝湯五合,煎一升。
治寒疝腹痛。
以肝腎寒邪,同犯脾土,桂枝補土疏木,烏頭破其寒凝也。
A:
大棗(十二枚)、原脫,諸本均同,據《金匱懸解‧卷十七》、《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脈證並治第十》補。
蜜:原作「水」,諸本均同,據《金匱懸解‧卷十七》、《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脈證並治第十》改。
赤丸:方在朱砂。
用之治寒氣厥逆,以其驅寒而降逆也。
烏頭溫燥下行,其性疏利迅速,開通關腠,驅逐寒濕之力甚捷。
凡癧節腳氣、寒疝冷積、心腹疼痛之類,並有良功。
制同附子,蜜煎,取汁用。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