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
味鹹,微寒,性澀,入手少陰心、足少陰腎經。
降膽氣而消痞,斂心神而止驚。
《傷寒》牡蠣澤瀉散:
牡蠣、澤瀉、海藻、蜀漆、葶藶、商陸根、栝蔞根等分。
為散,白飲和服方寸匕。
小便利,止服。
治大病差後,從腰以下有水氣者。
大病新瘥,汗下傷中,之後脾陽未復,不能行水,從腰以下,漸有水氣。
牡蠣、栝蔞,清金而瀉濕,蜀漆、海藻,排飲而消痰,澤瀉、葶藶、商陸,決州都而瀉積水也。
A:
《傷寒》牡蠣澤瀉散,原作「《金匱》牡蠣澤瀉散」,諸本均同。
此方《金匱要略》、《金匱懸解》均不載,載於《傷寒懸解‧卷十三》、《傷寒論‧辨陰陽易差後勞復病脈證並治》,據改。
之:猶其也。
《詩‧旌邱》:「旌邱之葛兮,何誕之節兮。」
王引之云:「下之字訓其,言旌邱之葛,何疏闕其節,而不相附?」
《傷寒》小柴胡湯:方在柴胡。
治少陽傷寒,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以其軟堅而消痞也。
柴胡桂枝乾薑湯:方在乾薑。
用之治少陽傷寒,汗下後胸脅滿結者,以其化結而消滿也。
《金匱》栝蔞牡蠣散:方在栝蔞。
用之治百合病,渴不差者,以其涼金而瀉熱也。
白術散:方在白術。
用之養妊娠胎氣,以其消瘀而除煩也。
《金匱》桂枝龍骨牡蠣湯、《傷寒》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諸方並在龍骨。
A:【《金匱》桂枝龍骨牡蠣湯,原作「《傷寒》桂枝龍骨牡蠣湯」,諸本均同,此方《傷寒論》、《傷寒懸解》均不載,載于《金匱懸解‧卷七》、《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據改。
皆用之,以其斂神而止驚也。
牡蠣鹹寒降澀,秘精斂神,清金瀉熱,安神魂而保精液。
凡心悸神驚、遺精盜汗之證皆醫,崩中帶下,便滑尿數之病俱療。
善消胸脅痞熱,緣少陽之經,逆而不降,則胸脅硬滿,而生瘀熱,牡蠣降攝君相之火,甲木下行,經氣鬆暢,硬滿自消。
一切痰血癥瘕、癭瘤瘰癧之類,得之則化,軟堅消痞,功力獨絕,粉身止汗最良。
煆粉,研細用。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