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一 葆光道人眼科龍木集
夫六識之中。以眼為上。稱為日月。喻以驪珠。記二兩下以玄黃。
臟四氣而通膽。膽視故得身安。明達規矩。全軀莫貴乎斯。
上士之人。自調五臟。而能養神之安。即使臟和。和則眼目清潔。時遇失養。治療易痊。縱有微疴。容可驅遣。
中士之人。猶能眼動靜。自曉節宜,設使氣厄。亦能除矣。
下等之類。損益既昧。寒暄失宜。但有疾證。不能療矣。
遂有所傷者也。故致如目者,惟輕膜果裡水。水之性澄清。不奈纖埃。易致其損。皎潔瑩淨。無不鑒明。貴如寶珠。
故曰:明珠者,凡舉動瞻視。假借三光。設若外視昧則內視。昧則內視不明。內明則外視即耀。故眼五臟之中主也。
瞳人及黑晴。
腎之主也。
白睛應肺。
總管於肝。
明孔遍通於五臟。氣若少亂。目生患也。
五臟既安。何敢有損?
是以枝病花衰。根枯葉落。若內有所傷。則外生諸疾也。
又曰::目者,精氣之餘也。心之主。肝之管也。五臟之精。
氣皆主於目。
骨之精氣為瞳人。
筋之精為白睛。
肉之精為約束。
是以筋血氣骨之精。
為目瞳人共成也。夫憂愁思慮。皆會於心神。肝藏魂。
腎藏志。肝為中將。取決於膽。會氣於心。而主於目。
目者,五臟之精氣也。
五臟有病。皆形於目。
目赤,則病在於心。
目白,在肺。
目青,在肝。
目黃,在脾。
目黑,在腎。
不可明者,病在胸中。
氣失則目瞑。氣絕則目暗。
肝氣通於目,肝氣和,則色明。
肝有病,則目奪精而眩。
肝中寒,則目昏而瞳人痛。
邪傷肝,則目青目黑。瞻視不明。肝有實熱。則眼痛如刺。
肝若虛寒,則目眩流涕。瞻視生花。
肝若勞寒,則混而不欲開。
肝氣不足,則目昏暗,迎風有淚,視物不明,然沖睛目皆赤痛,瘀肉生息,睛目黃。
膽與肝合。
膽虛,則陰邪所傷。目中生花。
肝熱,則目中多赤痛淚出。
肝不和,則昏而熱。中風欲疼則淚出。
文云:肝久實熱。目赤澀痛息肉。故目者,五臟中氣所成也。
又曰:目中有五輪。
夫五輪者:有風輪。有血輪。有氣輪。有水輪。有肉輪。乃應於五臟。隨氣所產也。
肝之色青。其味酸。
屬東方甲乙木也。旺於春。氣通於左目,屬甲為陽。右目屬乙為陰。肝主風。
故曰:風輪也。雖有其名。而形狀難曉。與水輪相輔之也。
心之色赤。其味苦。
屬南方丙丁火也。旺於夏。心主血。
故曰:血輪也。血輪與肉輪相輔。赤黑色是也。此輪忌之針。
脾之色黃。其味甘。
屬中央戊己土。旺於四季。各一十八日。脾主肉。
故曰:肉輪也。肉輪在外。郁郁黃白金色也。
白睛也。肺之色白。其味辛。
屬西方庚辛金也。
旺於秋。故肺主氣。
故曰:氣輪也。在肉輪之下。隱而不顯也。
腎之色黑。其味鹹,屬北方壬癸水也,旺於冬,
故曰:水輪也,水輪在四輪之內。為四輪之母。能以克明視萬物。故乃呼為瞳仁。
肝臟有病。應於風輪,病則迎風有淚。視物煙生。夜退晝增。澀疼裹白。或青翳拂拂。似蠅聯之狀。此乃肺家之病也。
宜:治肺經。
心臟有病。應於血輪,病則滿眼飛花兢起。散亂縱橫。胬肉漸沿目睛。兩眦淚淹赤爛。此心經之病也。
脾臟有病。應於肉輪,病則瞼生肉。瞳人有病。眦亂澀疼。眼見飛花撩亂。文如毛髮縱橫。夜半即甚。黃昏日午增於早起。此脾經之病也。
肺臟有病。應於氣輪,病則如云遮日。逡巡即漸分明。一如云影申花。或似飛蠅相趕。此乃肝經受病也。
腎臟有病。應於水輪,病則滿眼黑花簇簇。霧氣昏昏。視一物如二物。睹太陽如底。此腎病也。
宜:治腎經。餘皆仿此。
且夫病有多端。其說非一。今將眼科不能言詳細。妄說多端。在夫精妙。一一具載於後。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