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經各穴位的感傳特點
01、隱白穴
(01)、傳統位置
在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
(02)、經絡感傳
刺激隱白穴距趾甲角2mm處,可以誘發出足陽明胃經的經絡感傳;刺激隱白穴距趾甲角4mm處,可以誘發出脾經的經絡感傳,感傳經鼻子的後部進入鼻子的上部,並在此處形成較強的感覺。
02、大都穴
(01)、傳統位置:
在足大趾內側緣,第一蹠趾關節前下方,赤白肉際處。
(02)、經絡感傳:
用牙籤刺激傳統的大都穴可以誘發出同側脾經和胃經的經絡感傳,但是感傳較弱;刺激赤白肉際足背側2mm處,可以誘發出胃經的感傳;刺激赤白肉際足掌側2mm處,可以誘發出脾經的感傳,感傳的重點到達同側鼻子上部和對側鼻子上部。
03、太白穴
(01)、傳統位置:
太白穴位於第一趾骨小頭後緣,赤白肉際凹陷處。
(02)、經絡感傳:
用牙籤刺激傳統的太白穴(赤白肉際線下2mm)可以誘發出脾經的經絡感傳,感傳的重點是雙側的鼻子,其感傳還擴展到達鼻子的外下方。在太白穴外上方蹠骨內緣找到通往胃經的一個敏感點,說明在此穴前脾經和胃經已經從並行狀態分離。
04、公孫穴
(01)、傳統位置:
在足內側緣,當第一蹠骨基底前下方,赤白肉際處。
(02)、經絡感傳:
刺激公孫穴誘發的經絡感傳有五條:
ㄅ、沿脾經上行;
ㄆ、經脾經的沖門穴向內橫行到腎經的橫骨穴,再沿腎經前線上行;
ㄇ、沿脾經前行,經大趾內側趾甲前角轉入胃經;
ㄈ、經周榮穴上行,過中府穴通肺經;
ㄉ、經心臟通心經。
05、商丘穴
(01)、傳統位置:
商丘穴位於足內踝前下方凹陷處,當內踝尖和舟骨結節連線的中點。
(02)、經絡感傳:
刺激商丘穴誘發的經絡感傳通同側的脾經,感傳經周榮穴上行串經到手太陰肺經。
06、三陰交穴
(01)、傳統位置:
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內踝尖上三寸,脛骨內側面後緣處。
(02)、經絡感傳:
用牙籤刺激上述穴位可誘發出肝經的感傳;刺激內踝內側面後緣後3mm處可誘發出脾經的感傳;刺激內踝內側面後緣後6mm處可誘發出腎經前線的感傳。
07、漏穀穴
(01)、傳統位置:
漏谷穴位於小腿內側,內踝尖與陰陵泉穴連線上,內踝尖上六寸。
(02)、經絡感傳:
刺激漏穀穴誘發的經絡感傳有兩條:其一是沿脾經上行;其二是沿脾經下行,經公孫穴分出一支到足底。下行的感傳成滴漏狀,每分鐘20次。另有一分支沿公孫穴前行到足大趾內側端。
08、地機穴
(01)、傳統位置:
地機穴位於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連線上,陰陵泉下三寸處。
(02)、經絡感傳:
刺激地機穴誘發的經絡感傳有上下兩支:上行支沿脾經行走,並經周榮穴分出一支串經到肺經;下行支沿脾經行走,在商丘穴分出一支沿內踝下方到大鐘穴,再下行到足跟內後下方。
09、陰陵泉穴
(01)、傳統位置:
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02)、經絡感傳:
刺激陰陵泉穴誘發的經絡感傳通脾經。其中有三條串經:
ㄅ、經周榮穴上行,經中府穴進入肺經,通手大指和食指;
ㄆ、經心臟、心包轉入心包經,通中指和無名指;
ㄇ、經心臟轉入心經,通小指。
10、血海穴
(01)、傳統位置:
血海穴位於大腿內側。屈膝,在髕骨內側緣上兩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隆起處。
(02)、經絡感傳:
刺激血海穴誘發的經絡感傳通脾經。有六條串經現象:
ㄅ、經商丘穴向下、向後到照海穴,向前經然骨穴到小指內側;
ㄆ、經腹結橫行到氣海穴;
ㄇ、經心臟轉至心經到少海穴,再到小指;
ㄈ、經周榮穴上行繞肩至臑俞穴,沿小腸經下行到小海穴,再沿心經到小指端;
ㄉ、在周榮穴上行,經中府穴轉入肺經,到拇指和食指端;
ㄊ、感傳沿脾經下行,經足趾(大、二、三)末端轉入胃經。
11、箕門穴
(01)、傳統位置:
箕門穴位於大腿內側,在血海穴與沖門穴連線上,血海穴上六寸處。
(02)、經絡感傳:
刺激血海穴誘發的經絡感傳通脾經。感傳的重點在腹部,沿腹兩側上行,再內行形成簸箕狀。有兩條串經通肺經和心經。
12、沖門穴
(01)、傳統位置:
沖門穴位於腹股溝外側,距恥骨聯合上緣中點3.5寸,髂外動脈搏動處的外側。
(02)、經絡感傳:
刺激沖門穴誘發的經絡感傳通脾經,感傳的重點左為脾、右為胰。有串經通肺經和心經。
13、府舍穴
(01)、傳統位置:
府舍穴位於下腹部,沖門穴的上方0.7寸,前正中線旁開4寸處。
(02)、經絡感傳:
刺激府舍穴誘發的經絡感傳通脾經。感傳的重點在胃和大腸。有串經到肺經和心經。
14、腹結穴
(01)、傳統位置:
腹結穴位於小腹下部,府舍穴上三寸,大橫穴下1.3寸。
(02)、經絡感傳:
刺激腹結穴誘發的經絡感傳通脾經。有兩條串經:(1)經周榮穴通肺經;(2)橫行向內,經氣海穴走任脈上行,經天突穴向外沿肺經橫行到手拇食指端。
15、大橫穴
(01)、傳統位置:
大橫穴位於腹部,在臍旁四寸處。
(02)、經絡感傳:
刺激大橫穴誘發的經絡感傳為脾經。其串經有四條:
ㄅ、經周榮穴通肺經;
ㄆ、經心臟通心經;
ㄇ、經大橫穴向外、向後、向內橫行通過腎俞穴入腹腔,走腎經前線的胸腹背線上行。此經絡感傳最強;
ㄈ、在大橫穴向內橫行,經肓俞穴通連腎經前線的下肢和胸腹前線部分。
16、府哀穴
(01)、傳統位置:
腹哀穴位於上腹部,在臍上三寸,前正中線旁開四寸處。
(02)、經絡感傳:
腹哀穴誘發的經絡感傳通脾經。有串經經周榮穴通肺經;經心臟通心經。刺激此穴常可以誘發出局部的腸鳴聲,其聲如「哀」音。
17、食竇穴
(01)、傳統位置:
食竇穴位於胸外側部,第五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六寸處。
(02)、經絡感傳:
刺激食竇穴誘發的經絡感傳通脾經。感傳的重點為胃的幽門部(右側直接到胃的幽門前部;左側通過胃後壁到胃幽門的後部)。有串經,經周榮穴到肺經。
18、天溪穴
(01)、傳統位置:
天溪穴位於胸外側部,第四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六寸處。
(02)、經絡感傳:
刺激天溪穴誘發的經絡感傳通脾經。有串經到肺經、心經和腎經後線。感傳的重點部位是手和足的掌部邊緣。
19、胸鄉穴
(01)、傳統位置:
胸鄉穴位於胸側部,第三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六寸處。
(02)、經絡感傳:
刺激胸鄉穴誘發的經絡感傳通脾經。感傳的重點在左脾右胰。有串經到肺經。
20、周榮穴
(01)、傳統位置:
周榮穴位於胸側部,第二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六寸處。
(02)、經絡感傳:
刺激周榮穴誘發的經絡感傳通脾經,此感傳線比較強烈。可串經到肺經。
21、大包穴
(01)、傳統位置:
大包穴位於胸側部,第六肋間隙,腋中線上。
(02)、經絡感傳:
刺激大包穴誘發的經絡感傳先向前、向內沿第六肋間隙行走,在前正中線旁開六寸處連接脾經。有三條串經分別經心臟通心經、經周榮穴通肺經和經足趾端(大趾內側、二趾和三趾)通胃經。感傳最為強烈的部分是從章門穴沿前後腹壁成扇貝型輻射到同側腹部上中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