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十五難曰:
五臟各有所,腑皆相近,而心、肺獨去大腸、小腸遠者,何謂也?然,《經》言:心榮、肺衛,通行陽氣,故居在上;大腸、小腸,傳陰氣而下,故居在下。所以相去而遠也。又諸腑,皆陽也,清淨之處。今大腸、小腸、胃與膀胱,皆受不淨,其意何也?然,諸腑者,謂是,非也。
丁曰:《經》言:諸府皆陽、清淨之處者。為手足三陽為行氣之府。故言清淨之處也。今大腸小腸胃膀胱為傳化之府。故言非也。
楊曰:謂是非者、言諸府各別其所傳化。此為是也。小腸為府。此為非也。何為如此。然,小腸者。雖配心為表。其治則別。其氣則通。其氣雖通。其所主又異。所以雖曰:心病。而無心別位。故曰:非也。
《經》言:小腸者,受盛之腑也;大腸者,傳瀉行道之腑也;膽者,清淨之腑也;胃者,水穀之腑也;膀胱者,津液之腑也。
楊曰:此各有此傳也。
一腑猶無兩名,故知非也。小腸者,心之腑;大腸者,肺之腑;膽者,肝之腑;胃者,脾之腑;膀胱者,腎之腑。
楊曰:此是小腸與心通氣也。餘並同矣。
小腸謂赤腸,大腸謂白腸,膽者謂青腸,胃者謂黃腸,膀胱者謂黑腸。下焦之所治也。
丁曰:皆謂隨五臟之色相配而言也。
楊曰:腸者、取其積貯熱治之義也。故以名之。然六腑五臟之正色也。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