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五行發揮妙訣:
天地造化,陰陽變通,五行匹配而有象,四肢體類以成形。
天有日月,人有雙眸,在眼通乎腎臟,外分五輪,內應五臟,運稟四時,通流百脈。
是乃
春和萬物,木旺之時,肝氣盛而腎氣衰。
夏日敷榮,火氣炎上,心氣旺而肝氣衰。
秋令收成,金氣騰旺,肺氣旺而肝氣衰。
冬至滯根,水性乃全,腎氣旺而肝氣生,乃曰子母生成之造化。
人眼者,肝之外候也。
肝氣不和,則瘀血灌睛;
肺氣不和,則眼睛澀癢;
脾氣不和,則白仁淡黃;
腎氣不和,則多流冷淚;
心氣不和,則時常赤澀。
血輪受病,察於心;
風輪受病,察於肝;
水輪受病,察於腎;
肉輪受病,察於脾;
氣輪受病,察於肺,
故乃相生相剋理正明源。
識五臟之盛衰,知四時之造化,自有生以來,皆資氣血,氣滯血虛,目病自生。
若氣血調和,安有斯患?
人登事務,多貪酒色,大冒風寒暑濕,過食口味,將息失度,以致肝膽受於風邪,因入膀胱而致冷淚。
冬天大寒,春天凜烈,九夏清涼,三秋酷熱,陰陽毒氣則春三陽所生。
故陰陽雜于丹田,毒氣一日二日離丹田,三日四日在脾胃,五日六日在臟腑,或傳變而目赤,在肝而目痛,在肺而多癢,在腎而瞻視不明,在脾而爛眩倒睫,在肝膽而肉攀睛,克在脾、胃、三焦而視物不明,克在膀胱,故有頭痛流淚,瞻視昏花,補肝散實能奏效。
脾冷則珠睛澀癢,驅風散而相之。
腎冷則黑花散亂,補腎丸大有奇功。
肺冷瞻視難開,清肺散而調之。
有熱兮,柴胡散發散,仍使通肝散。
腫兮,清肝散通利,兼用涼脾。
決明散、羚羊角散、還睛散眾疾施為,地黃丸、定心丸息內有效。
胎前產後檀香散、當歸散、二宜散須當詳用;冷熱風虛,五退散、清涼散、白薇散消息效驗。
目赤深紅,眼睛痛澀,乃肝經實熱,須當瀉肝、清心、涼脾,其效必矣。
目赤淡紅,眼睛微澀,乃肝經虛熱,須當溫涼調順驅逐,是疾愈焉如故。
氣粗口味不攬,是乃脾胃積熱,翳障遮睛,或如粟粒,成如梅花。
白仁腫痛,肺與腸積熱。
不腫而有瘡翳者,肺臟傳於風涎。
赤脈多者,心之虛也。
白睛黃者,酒欲食傳脾胃。
血灌瞳人,心經壅熱。
腎經風熱,羞明生花,無翳者,宜補。
痛如針刺者,通利即除。
眼睛癢者,驅風旋愈。
撞刺者,住痛為先。
斑瘡者,消毒宜早。
調理陰陽,所謂醫者乃人之司命,通達玄微,始終有准。
妄行針刺,藥有誤身,深可戒也。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