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難曰:
五臟各有聲、色、臭、味、液,皆可曉知以不?然,《十變》言:肝色青,
虞曰:五色之變在於木也。五臟五色。由肝木之氣更相溉灌。故各從其類見其色。黃庭經云:肝者水之精。震之氣。其色青。位居東方。
其臭臊,
虞曰:得火之變。故其臭則臊也。
其味酸,
虞曰:土受木味則酸。洪范曰:曲直作酸。酸取其收斂也。
其聲呼,
虞曰:金木相配。發聲為呼。呼亦嘯也。
其液泣;
虞曰:泣則言淚也。此乃水行氣。溉灌於子。故生泣也。
心色赤,
虞曰:木之布色。在火乃赤也。
其臭焦,
虞曰:五臭之變在於火。五臟五臭。火盛則焦苦出焉。故曰:其臭焦也。
其味苦,
虞曰:火性炎上。故生焦苦。故洪范云:炎上作苦。本經云:脾主甘。受味。火由土受之。則味苦。取其燥泄也。
其聲言,
虞曰:金火相當。夫婦相見。發聲為言。素問云笑。
其液汗;
虞曰:水火交泰。蒸而成汗。
脾色黃,
虞曰:脾土在中央。其色黃。此乃木之布色。在土乃黃也。
其臭香,
虞曰:火之化土。其臭則香也。
其味甘,
虞曰:脾土。味甘。甘能受味以取寬緩。行五味以養五臟。各從其數以配其味。在本性則甘。故洪范云:稼穡作甘也。
其聲歌,
虞曰:金土相生。母子相見。發聲為歌。
其液涎;
虞曰:水之行液。在脾成涎。
肺色白,
虞曰:木之布色。在肺乃白也。
其臭腥,
虞曰:火之變。在金則腥也。
其味辛,
虞曰:土之受味。在肺為辛。辛取其散潤也。
其聲哭,
虞曰:凡五音之發在於金。金發五音以出五臟。各從其類以發其聲。金在本性為哭者。謂肺屬金。金、商也。商、傷也。主於秋。秋、愁也。故在志則悲哭。此之謂也。
其液涕;
虞曰:水之行液。在肺成涕。
腎色黑,
虞曰:水之布色。在腎。乃黑。淮南子云:水者、積陰之氣而成水也。取其積陰。故其色乃黑。
其臭腐,
虞曰:火主臭。在水為腐臭也。啟玄子云:因水變為腐也。
其味鹹,
虞曰:土之受味。在水作鹹。鹹、取其柔耎(ㄖㄨㄢˇ)也。
其聲呻,
虞曰:子之見母。乃發嬌呻之聲也。
其液唾。
虞曰:凡五液皆出於水。水行五液。分灌五臟。故諸臟各有液也。在本宮則為唾也。
是五臟聲、色、臭、味、液也。
丁曰:其言五聲五色五味五音五液。此者是五臟遞相榮養。過此則病也。
楊曰:五臟相通各有五。五五合為二十五。以相生養也。
五臟有七神,各何所藏那?
然,臟者,人之神氣所舍藏也。故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與智,腎藏精與志也。
虞曰:心有所億謂之意。水從其夫。故有智也。
腎藏精與志也。
丁曰:五臟七神者。宣明五氣篇注云:心藏神。精氣之化成也。肺藏魄。精氣之匡輔也。靈樞經云: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肝藏魂。神氣之輔弼也。靈樞《經》曰:隨神而往來者謂之魂。脾藏意與智。意主所思。智主其記。腎藏精與志。專意而不移者也。靈樞《經》曰:意之所在謂之志。又云守其精者謂之志也。
虞曰:氣之所化謂之精。意之所存謂之志。
楊曰:肝心肺各一神。脾腎各二神。五臟合有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