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六難曰:《經》言:肺之原,出於太淵;心之原,出於太陵;肝之原,出於太衝,脾之原,出於太白;腎之原,出於太溪;少陰之原,出於兌骨;膽之原,出於丘墟;胃之原,出於衝陽;三焦之原,出於陽池;膀胱之原,出於京骨;大腸之原,出於合穀;小腸之原,出於腕骨。十二經皆以俞為原者,何也?

然,

五臟俞者,三焦之所行,氣之所留止也。

三焦所行之俞為原者,何也?

然,臍下腎間動氣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根本也,故名曰:原。

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歷於五臟六腑。

原者,三焦之尊號也,故所止輒為原。五臟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註解:

[壹]

<一>肺之原太淵,至腎之原太谿,見靈樞第一篇。其第二篇曰:肺之俞太淵,心之俞大陵,肝之俞太衝,脾之俞太白,腎之俞太谿,膀胱之俞束骨,過於京骨為原,膽之俞臨泣,過於丘墟為原,胃之俞陷穀,過於衝陽為原,三焦之俞中渚,過于陽池為原,小腸之俞後谿,過于腕骨為原,大腸之俞三間,過於合穀為原,蓋五藏陰經,止以俞為原,六府陽經,既有俞,仍別有原。」

<二>或曰:「靈樞以大陵為心之原,難經亦然,而又別以兌骨為少陰之原,諸家針灸書,並以大陵為手厥陰心主之俞,以神門在掌後兌骨之端者,為心經所注之俞,似此不同者,何也﹖」

 

1、按靈樞七十一篇曰:「少陰無輸,心不病乎﹖岐伯曰:其外經病而藏不病,故獨取其經於掌後兌骨之端也,其餘脈出入屈折,其行之疾徐,皆如手少陰心主之脈行也。」

 

2、又第二篇曰:「心出於中衝,溜於勞宮,注於大陵,行於間使,入于曲澤,手少陰也。」(按中衝以下,並手心主經俞靈樞自指後手少陰,而手少陰經俞不別載也。)

 

3、又素問繆刺篇曰:刺手心主少陰兌骨之端,各一痏立已。

 

4、又氣穴篇曰:藏俞五十穴,王氏注,五藏俞,惟有心包經井俞之穴,而亦無心經井俞穴。

 

5、又七十九難曰:假令心痛,寫手心主俞,補手心主井。

 

詳此前後各經文義,則知手少陰與心主同治也。

 

[貳]

<一>十二經皆以俞為原者,以十二經之俞,皆係三焦所行氣所留止之處也。

 

<二>三焦所行之俞為原者,以齊下腎間動氣,乃人之生命,十二經之根本,三焦則為原氣之別使,主通行上中下之三氣,經歷於五藏六府也。

 

<三>通行三氣,即紀氏所謂下焦,稟真元之氣,即原氣也,上達至於中焦,中焦受水穀精悍之氣,化為榮衛,榮衛之氣,與真元之氣通行,達於上焦也,所以原為三焦之尊號,而所止輒為原,猶警蹕所至稱行在所也,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於是而取之宜哉。

 

 

A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