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六難曰:《經》言:肺之原,出於太淵;(太淵,在手掌後陷中。)
心之原,出於太陵;(大陵,在掌後骨下橫文中兩筋間,此手厥陰之穴也。餘皆本經穴。)
肝之原,出於太衝,(太衝,在足大指本節後二寸陷中。)
脾之原,出於太白;(太白,在足大指後內側白肉際陷中。)
腎之原,出於太溪;(太溪,在足內踝後五分。)
少陰之原,出於兌骨;(少陰,手少陰也。兌骨,即神門穴,在掌後銳骨端陷中。)
膽之原,出於丘墟;(丘墟,在足外踝下如前陷中。)
胃之原,出於衝陽;(衝陽,在足跗上,去內庭五寸高骨間動脈。)
三焦之原,出於陽池;(陽池,在手錶腕上陷者中。)
膀胱之原,出於京骨;(京骨,在足小指外側、本節後大骨下白肉際陷中。)
大腸之原,出於合穀;(合穀,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間陷中。)
小腸之原,出於腕骨。(腕骨,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中。)
十二經皆以俞(一作)為原者,何也?然,五臟俞(一作。下同。)者,三焦之所行,氣之所留止也。
(十二經皆營衛為之流行,三焦者營衛之所出,營衛所留止之處,即三焦所留止之處也。)
三焦所行之俞為原者,何也?
(言何以三焦之所留即名為原也。)
然,臍下腎間動氣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根本也,故名曰:原。
(此即三十六難所云命門乃三焦之所本也。詳三十六難中。)
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言根本原氣分行諸經,故曰別使。)
主通行三氣,經歷於五臟六腑。
(三氣,三焦有上、中、下三者之氣也。)
原者,三焦之尊號也,
(分言之則曰三焦,從其本而言之則曰原,故云尊號。)
故所止輒為原。五臟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三焦為原氣別使,則三焦氣所在,即原氣所在,故即以原名之,而病之深者,當取乎此也。《靈•九針十二原篇》云:「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臟之所以稟三百六十五節氣味也。」說最明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