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難論寸口脈與經脈榮衛度數

原文:一難曰:

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臟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謂也?

然,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脈動也。

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呼吸定息,脈行六寸。

人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度,周於身。

漏水下百刻,營衛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亦二十五度,為一周也,故五十度復會於手太陰。

寸口者,五臟六腑之所終始,故法取於寸口也。

 

註解:

[壹]

<一>十二經,謂手足三陰三陽,合為十二經也。

1、手經則太陰肺,陽明大腸,少陰心,太陽小腸,厥陰心包,少陽三焦也。

2、足經則太陰脾,陽明胃,少陰腎,太陽膀胱,厥陰肝,少陽膽也。

 

<二>皆有動脈者:

1、如手太陰脈動中府,云門、天府、俠白,手陽明脈動合穀、陽谿,手少陰脈動極泉,手太陽脈動天窗,手厥陰脈動勞宮,手少陽脈動禾髎。

 

2、足太陰脈動箕門、衝門,足陽明脈動衝陽、大迎、人迎、氣衝,足少陰脈動太谿、陰穀,足太陽脈動委中,足厥陰脈動太沖、五裏、陰廉,足少陽脈動下關、聽會之類也。

 

<三>謂之經者,以榮衛之流行,經常不息者而言。謂之脈者,以血氣之分袤(ㄇㄠˋ)行體者而言也。故經者,徑也。脈者,陌也。

 

<四>越人之意,蓋謂凡此十二經,經皆有動脈,如上文所云者,今置不取,乃獨取寸口,以決藏府死生吉凶何耶。

 


 

[貳]

<一>此一篇之大旨下文乃詳言之。

 

<二>寸口,謂氣口也,居手太陰魚際,卻行一寸之分,氣口之下曰關,曰尺云者,皆手太陰所歷之處,而手太陰又為百脈流注,朝會之始也。

 

<三>五藏別論,帝曰:氣口何以獨為五藏主﹖

岐伯曰:胃者,水穀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於胃以養五藏氣,而變見於氣口也。

 

<四>靈樞第一篇云:脈會太淵。

 

<五>玉版論云:「行奇恒之法,自太陰始」,注謂先以氣口太陰之脈,定四時之正氣,然後度量奇恒之氣也。

 

<六>經脈別論云:「肺朝百脈」,又云「氣口成寸,以決死生」。

 

<七>合數論而觀之,信知寸口,當手太陰之部,而為脈之大會明矣。此越人立問之意,所以獨取夫寸口,而後芯宗之,為不易之法,書之篇首,乃開卷第一義也,學者詳之。

 


 

 

[参]

<一>承上文言,人謂平人,不病而息數勻者也。

 

<二>呼者,氣之出,陽也。吸者,氣之入,陰也。

 

<三>內經平人氣象論云: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命曰平人。

 

1、故平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呼吸定息,脈行六寸,以呼吸之數言之,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以脈行之數言之,則五十度周於身,而榮衛之行於陽者二十五度,行陰者亦二十五度,出入陰陽,參交互注,無少間斷,五十度畢,適當漏下百刻,為一晬時,又明日之平旦矣,迺復會於手太陰,此寸口所以為五藏六府之所終始,而法有取於是焉。

 

2、蓋以榮衛始於中焦,注手太陰陽明,陽明注足陽明太陰,太陰注手少陰太陽,太陽注足太陽少陰,少陰注手心主少陽,少陽注足少陽厥陰,計呼吸二百七十息,脈行一十六丈二尺,漏下二刻,為一周身,於是復還注手太陰。

 

3、積而盈之,人一呼一吸為一息,每刻一百三十五息,每時八刻,計一千八十息,十二時九十六刻,計一萬二千九百六十息,刻之餘分,得五百四十息,合一萬三千五百息也,一息脈行六寸,每二刻,二百七十息,脈行一十六丈二尺,每時八刻,脈行六十四丈八尺,榮衛四周於身,十二時,計九十六刻,脈行七百七十七丈六尺,為四十八周身,刻之餘分行二周身,得三十二丈四尺,搶之為五十度周身,脈得八百一十丈也,此呼吸之息,脈行之數,周身之度,合晝夜百刻之詳也。

 

4、行陽行陰,謂行晝行夜也。

 

A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