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_雜病第二十六(詳解).gif 

【題解】本篇論述了多種疾病,因範圍廣泛、沒有一定類別,故命名為「雜病」。

 

【原文】

厥挾脊而痛者,至頂,頭沉沉然,目皖院然[1],腰脊強。取足太陽胭中血絡。

 

厥胸滿面腫,唇漯漯然[2],暴言難,甚則不能言,取足陽明。

 

厥氣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陰。

 

厥而腹向向然,多寒氣,腹中谷穀,便溲難,取足太陰。嗌乾,口中熱如膠,取足少陰。

 

膝中痛,取犢鼻[3],以員利針,發而間之。針大如整,刺膝無疑。喉痹不能言,取足陽明;能言,取手陽明。

 

瘧不渴,間日而作,取足陽明;渴而日作,取手陽明。

 

【提要】

本段論述了厥、嗌乾、膝痛、喉痹、瘧的症狀、診斷和治療方法。


【注釋】

[1]目院院然視物不清的樣子。

[2]唇漯漯然張介賓注:「唇漯漯,腫起貌」;馬蒔注:「唇漯漯然,有涎出唾下之意。

綜合二注,即為口唇腫起,口涎不收之意。

[3]犢鼻穴位名,在外膝眼凹陷中,屬足陽明胃經。

 

【詳解】

厥病,上逆之氣導致脊柱兩側疼痛直達巔頂,頭部昏昏沉沉,雙目視物不清,腰背強直,這是足太陽經的病變.治療時應取足太陽經的委中穴處的血絡,點刺出血以瀉邪氣。

 

厥病,胸中滿悶,面部腫脹,涎液不能收,突然出現言語困難,甚至不能言語的,這是足陽明胃經的病變,應取足陽明經的穴位。

 

氣向上逆充塞咽喉,致使不能言語,手足清冷,大便不通,是足少陰腎經的病變,治療時應取腎經的穴位。

 

厥氣上逆而腹中脹滿,寒氣內盛,腸鳴,大小便不利等,病變在足太陰脾經,治療時應取足太陰脾經的腧穴。

 

咽中乾,口中燥熱,口中津液稠粘似膠,是足少陰腎經的病變,應取足少陰腎經的穴位針刺治療。

 

足膝中疼痛,應用員利針刺足陽明胃經的犢鼻穴,出針之後,間隔一段時間可以再次治療,員利針是長似牛尾長毛的大針,十分適合針刺膝部。

 

喉痹,若是不能說話,就針刺足陽明胃經的腧穴;若是還能說話,就針刺手陽明大腸經。

 

瘧病,不渴,隔一日發作,應針刺足陽明胃經的穴位;若是口渴,而且每天發作,就取手陽明大腸經。

 

【原文】

齒痛,不惡清飲,取足陽明;惡清飲,取手陽明。。聾而不痛者,取足少陽;聾而痛者,取手陽明。

 

衄而不止,蝦血流,取足太陽;蝦血,取手太陽。不已,刺宛骨下;不已,刺胭中出血。

 

腰痛,痛上寒,取足太陽、陽明;痛上熱,取足厥陰不可以俯仰,取足少陽。中熱而喘,取足少陰胭中血絡。

 

喜怒而不欲食,言益小,刺足太陰;怒而多言,刺足少陽。

 

頗痛,刺手陽明與頗之盛脈出血。

 

項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陽;不可以顧,刺手太陽也。

 

小腹滿大,上走胃,至心,淅淅身時寒熱,小便不利,取足厥陰。

 

腹滿,大便不利,腹大,亦上走胸嗌,喘息喝喝然,取足少陰。

 

腹滿食不化,腹向向然,不能大便,取足太陰。

"
"

【提要】

本段論述了齒痛、耳聾、衄、喜怒、痛、腹滿的症狀、診斷和治療方法。

 

【詳解】

牙齒疼痛,不怕飲冷,治療應針刺足陽明胃經穴位;若是怕冷飲,就取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治療。

 

耳聾但不疼痛的,應取足少陽經的穴位;耳聾而疼痛的,應取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

 

鼻出血不止,有血塊的,治療應取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若是出血不多而兼有血塊的,應針刺手太陽小腸經的穴位;仍不止血的,就針刺手太陽小腸經的腕骨穴;

 

若還是不能止血,就針刺足太陽膀胱經的委中穴,採用針刺出血的方法治療,腰痛,若疼痛的部位發涼,就針刺足太陽膀胱經和足陽明胃經;

 

若是疼痛的部位發熱,就針刺足厥陰肝經;若是疼痛而不能俯仰身軀,就取足少陽膽經針刺。

 

因感受熱邪而發喘喝病的,治療當取足少陰腎經,並在委中穴附近的血絡處放血。

 

一易怒而不欲飲食,言語很少的,應針刺足太陰脾經;常發怒且說話甚多的,治療時應針刺足少陽膽經。

 

腮部疼痛,應針刺手陽明大腸經和腮部跳動明顯的動脈,刺之出血。

 

項部疼痛而頭不能俯仰的,應針刺足太陽經;項部疼痛而不能回頭的,應針刺手太陽經的穴位。

 

小腹脹滿,向上波及胃脘和心胸的,全身惡寒瑟縮而發熱,小便不利,治療時應取足厥陰經的穴位。

 

腹中脹滿,大便不通,腹部脹大,中氣上逆沖胸甚至咽喉,張口喘息並發出喝喝的聲音,治療時應該取足少陰腎經穴位進行針刺治療。

 

腹中脹滿,食穀不化,腹中有響聲,大便不通利,治療應當針刺足太陰脾經的腧穴。


【原文】

心痛引腰脊,欲嘔,取足少陰。

 

心痛,腹脹,嗇嗇然,大便不利,取足太陰。

 

心痛,引背不得息,刺足少陰不已,取手少陽。心痛弓腹滿,上下無常處,便溲難,刺足厥陰。心痛,但短氣不足以息,刺手太陰。

 

心痛,當九節刺之,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

 

頗痛,刺足陽明曲周動脈,見血,立已;不已,按人迎於經立已。

 

氣逆上,刺膺中陷者,與下胸動脈。

 

腹痛,刺臍左右動脈,已刺按之,立已;不已,刺氣街,已刺按之,立已。

 

痿厥為四末束挽,乃疾解之,日二不仁者,十日而知。無休,病已止。

 

歲,以草刺鼻,嚏,嚏而已;無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驚之,亦可已。

 

【提要】

本段論述了心痛、腹痛、痿厥等的症狀、診斷和治療方法。

 

【注釋】

[1]《太素》、《甲乙經》作「噦」。

 

【詳解】

心痛牽引腰脊作痛,噁心欲嘔吐的,取足少陰經的穴位針刺治療。

 

心痛,腹中脹滿,大便澀而不通,取足太陰脾經的穴位針刺治療。

 

心痛牽引至後背,致使喘息不利,應針刺足少陰腎經的穴位。若不愈,可以針刺手少陽三焦經的穴位。

 

心痛,僅有氣短而呼吸困難的,應針刺手太陰肺經

 

心痛,應當針刺第九椎之下的筋縮穴,如果疼痛不能止,就在針刺之後用手按壓,一般就可以馬上止痛。如果這樣還沒有效果,就在筋縮穴的附近尋找位置,只要找到了正確的位置,用這種方法馬上就可以奏效。

 

腮部疼痛,應針刺足陽明胃經頰車穴周圍的動脈,針刺出血之後就會馬上見效;若是不能止痛,用手按人迎穴旁邊的動脈,很快就可止痛。

 

氣逆上沖,針刺胸前足陽明胃經的膺窗穴或者屋翳穴,以及胸下的動脈。

" "

腹中疼痛,針刺兩側的天樞穴處的動脈,刺過之後用手按壓,馬上就好;如果還不能好,就針刺足陽明胃經的氣街穴,針刺過後用手按壓,馬上見效。

 

痿厥病,將四肢都纏束起來,就會感到閉悶不舒,於是迅速將其解開。這樣的治療方法每天做兩次,四肢沒有感覺的病人,十天之後就能有感覺了,然後堅持這樣的治療,不要半途而廢,直至病癒為止。

 

呃逆的病,用草刺激病人的鼻腔,打噴嚏之後,呃逆可止;另外,屏住呼吸,到呃逆將至之時,迅速提氣,然後呼氣,使氣下行,這樣也很快能止住,或者當發作的時候,突然驚嚇他一次,也能治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