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傷寒論科學化新註》(近代.承淡安) |
辨太陽病﹝Taiyang_Disease﹞脈證并治法下篇: |
一百六十六條:脈浮而緊,而復下之,病反入裏,則作「痞」,按之自濡,但「氣痞﹝qi_fullness﹞」耳。 |
本條言「氣痞﹝qi_fullness﹞」之因。 |
【解曰】: |
脈浮而緊,為「太陽傷寒﹝Taiyang_cold_damage﹞」之脈,應以汗解,而反下之,表邪入裏,因而成「痞」。 自覺心下痞滿﹝epigastric_oppression﹞,但按之則覺濡軟,此內無水飲﹝water-rheum﹞結滯,但有熱氣陷入為「氣痞﹝qi_fullness﹞」耳。 |
濡者,軟也。 |
《金鑑》云:「按之自濡者,謂不鞕不痛,但『氣痞﹝qi_fullness﹞』不快耳。」按「痞證」為熱與水飲﹝water-rheum﹞交滯於胃腸中,有水即有形質,按之則鞕,無水則無形質,故按之不覺其鞕,祇自覺滿悶不舒,故曰:「氣痞﹝qi_fullness﹞」。 按一百六十九條心下「痞」按之濡,可以「大黃黃連瀉心湯」:治之。 |
【原文】:為「緊反入裏」,山田氏謂後人攙人當刪,以其不可通也。 |
遜齋改「緊」為「病」,則無間矣。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