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科學化新註》(近代.承淡安) |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中篇: |
一百十四條:凡「柴胡湯」病證而下之,若「柴胡證」不罷者,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Fever,sweating﹞而解。 |
本條言誤下而「柴胡證」仍在者,復可用「柴胡湯」之法。 |
【解曰】: |
凡「柴胡湯」病症,不用「柴胡湯」而用下劑,若「柴胡證」不因下而罷,仍在者,復可與「柴胡湯」,但必蒸蒸而寒戰,卻發熱汗出﹝sweating﹞而後解。 |
「柴胡湯」病症而下之,原為逆治﹝counteracting_treatment﹞,但裏氣不因下而虛,未見變症,故復可用「柴胡湯」。 如上條有「柴胡證」之一者,即可用「柴胡湯」,此則病仍未變,安得不用「柴胡湯」。 |
凡屬三陽之症,其裏氣未虛,則抗拒外邪之力量仍有。 「柴胡湯」為施轉「少陽」之樞,使淋巴水道油膜等暢通,內外之交通無梗,本身之抗拒力量即可發展,故本方之應用甚廣,功效亦倍於他方。 觀仲師於本方下立出加減一法,統治一切外感證,於上條再叮嚀祇其一證即可用之,其重視本方也,可以見矣。 |
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Fever, sweating﹞而解者,以誤下之後,裏氣有下陷之勢,得「柴胡」之透發,還其樞轉,正氣﹝vital_qi﹞復振,與邪抗拒,熱氣從內向外蒸發,生理機運發生變動而外為戰慄﹝tremor﹞,及至正氣﹝vital_qi﹞戰勝,血流向外暢通,則大汗淋漓,邪隨汗泄矣。 此亦戰汗﹝sweating_following_shiver﹞之一也,初學無經驗,不得認為變證而失措。 |
尤在涇曰:「『柴胡證』不應下而反下之,於法為逆。 若『柴胡證』不罷者,仍宜『柴胡湯』和解,所謂此雖已下,不為逆也。 蒸蒸而振者,氣從內達,邪從外出,有戰勝之義焉,是以發熱汗出﹝sweating﹞而解也。」 |
◎蒸蒸而振:形容發熱從內達外,如蒸籠中熱氣蒸騰之狀。 ◎蒸蒸而振:蒸蒸,內熱貌,氣從內達,邪從外出,而周身振栗顫抖,即寒戰高熱。高熱寒戰。蒸蒸,興盛貌,這裏形容高熱;振即寒戰。 ◎蒸蒸而振:指內熱持續地向外蒸發,多屬熱聚陽明。 《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胃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方有執注云:「蒸蒸,熱氣上行貌。言熱自內騰達於外,猶蒸炊然,故曰屬胃也」(《傷寒論條辨》卷四)。參見發熱條。 |
查詢-學習自側 |
|
答案 |
寒戰 |
【A】 |
一六歲男童突起寒戰、高熱,訴右膝痛而來診,體格檢查:體溫39.8℃,脈搏115次/分,煩躁不安,右膝紅、熱,處於半屈曲﹝flexion﹞位,拒絕檢查,白細胞計數升高,為10×10*9/L,則該患兒可能的診斷是::※※A、化膿性膝關節﹝Knee_joint﹞炎。;※※B、膝關節﹝Knee_joint﹞結核;※※C、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_Arthritis,RA﹞;※※D、急性骨髓炎;※※E、蜂窩織炎。(臨床醫師資格考試) |
【A】 |
一位失血性休克患者在輸血過程中出現寒戰、高熱、口腔溫39℃,血壓正常。最可能的原因是:※※A、發熱反應;※※B、過敏反應;※※C、溶血反應;※※D、輸血後傳播了瘧疾;※※E、輸血後傳播了肝炎。(外科學) |
【ACE】 |
夏科三聯正包括:※※A、腹痛﹝abd._pain﹞;※※B、休克﹝shock﹞;※※C、寒戰﹝shaking_ague﹞、高熱﹝high_fever﹞;※※D、黃疸﹝jaundice﹞;※※E、昏迷﹝coma﹞。(外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