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科學化新註》(近代‧承淡安) |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中篇: |
八十三條:發汗﹝sweating﹞後,水藥不得入口為逆。 若更發汗﹝sweating﹞,必吐下不止。 |
本條為發汗﹝sweating﹞後之「水逆證﹝water_regurgitation_syndrome﹞」。 |
>【解曰】: |
發汗﹝sweating﹞後,水藥不得入口者,胃有停水,為「水逆﹝water_regurgitation﹞」於上也。 若更發汗﹝sweating﹞,則停水愈甚,必吐下不止。 |
發汗﹝sweating﹞之劑都為辛溫升散之品。 生理機能往往隨物質之性起一種反射作用,故發汗﹝sweating﹞劑入胃腸後起升散作用,胃腸腹腔之水即隨升散之性而上升,而為汗液之補充,其未經汗出者﹝sweating﹞,即停於胸胃之間。 但陽氣已因汗而消耗,不能再化此停水。 水停於中,即上逆而為吐,甚且拒絕外入之水藥,即八十條之「水逆證﹝water_regurgitation_syndrome﹞」,此時當以「五苓散」化其停水,不能再與發汗﹝sweating﹞。 若更發汗﹝sweating﹞,則陽氣愈散。 水飲﹝water-rheum﹞愈聚,上逆愈甚而為吐不止,甚至胃腸中之機能失職,停水下趨而為下泄不止。 |
張璐玉曰:「水藥不得入口為逆,言『水逆﹝water_regurgitation﹞』也。 若更發汗﹝sweating﹞,必吐下不止者,以其原有蓄積痰飲,發汗﹝sweating﹞徒傷胃中清陽之氣,必致中滿,若更發汗﹝sweating﹞,則水飲﹝water-rheum﹞上蒸而為吐逆,下滲而為泄利矣。 凡發汗﹝sweating﹞皆然,不獨『桂枝』當禁。 所以『太陽水逆﹝water_regurgitation﹞』之證不用表藥,惟『五苓散』 以導水,服後隨溉熱湯以取汗,所謂兩解表裏之法也。」 |
周禹載曰:「水藥不得入口為逆。 其人素有痰飲,清陽之氣久虛者,誤汗則風邪挾飲,結聚上焦,以致水藥拒格不入也。 若更汗,不使津液愈傷,水飲﹝water-rheum﹞愈逆耶! 逆則必吐,吐則必泄,蓋上氣虛而下竅亦開,肺與大腸為表裏也。 設使竟服『桂枝』,何至為逆? 後服『五苓』,又何至吐下不止乎?」 |
>【本條之脈證、舌證】:同八十條。 |
>【本條之針法】: |
中脘﹝RN12,X﹞、神闕﹝RN08,X﹞、氣海﹝RN06,X﹞、足三里﹝ST36,T﹞。 |
吐,照八十條取穴。 吐下不止,取右列各穴。 |
連絡永康堂
預約專線:
093-40202-65
Skype:YCT0934020265
地址:桃園縣平鎮市廣泰路295號
- Nov 28 Sat 2015 08:00
八十三條: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