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傷寒論科學化新註》(近代‧承淡安) |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中篇: |
五十七條:脈浮數者,可發汗﹝sweating﹞,宜「麻黃湯」。 |
本條意同上條。 |
>【解曰】: 脈見浮數者,其病亦在肌表,血與熱亦集於肌表抗拒,故可發汗﹝sweating﹞以解之,宜「麻黃湯」。 |
二條皆言脈而不言證,皆主「麻黃湯」,殊為未備。 按「麻黃證」條必有發熱無汗﹝fever_without_sweating﹞、惡寒﹝aversion_to_cold﹞、體痛等證。 若單以脈浮用「麻黃湯」,脈浮數用「麻黃湯」,則失之遠矣。 且溫病﹝warm_disease﹞中最多浮數之脈,若誤用「麻黃湯」,則危殆立見,所以應參合脈與證而處方,斯無誤矣。 |
尤在涇曰:「二條憑脈以言治而不及證,且但舉浮與數而不言緊,而云可與麻黃湯發汗﹝sweating﹞,殊為未備,然仲景自有太陽傷寒﹝Taiyang_cold_damage﹞條與麻黃湯證,在學者當會通全書而求之,不可拘於一文一字間也。」 |
周禹載曰:「但浮不緊,何以知其寒耶? 以無汗﹝adiaphoresis﹞,故可發也。 脈數何以知其未入裏耶? 以其浮,故可汗之也。」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