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四聖懸樞》卷一 |
昌邑黃元禦坤載著 |
時分冬夏,病殊寒溫,氣候不同,感傷亦異。傷寒著于仲景,溫病闡于岐伯,各有妙解,水火判然。 |
自叔和混熱病于傷寒,傷寒之理,既永晦于千古;溫病之義,亦長訛于百代。 |
後世庸工紛起,殺運宏開,當鼓橐吹爐之際,何須覆鼎;值焦頭爛額之秋,那堪入甕。橫覽夭枉,愴恨實多,作溫病解。 |
溫病解第一 |
溫病名義 |
秋冬感冒,名曰傷寒;春夏感冒,名曰溫病。病于春者謂之溫,病于夏者謂之熱,溫熱同病,因時異名。 |
《素問·熱論》:先夏至日者為病溫,後夏至日者為病暑是也。 四時之候,秋涼冬寒,春溫夏熱,約而言之,不過陰陽,陰陽之氣,不過寒熱。 |
寒盛于冬,熱盛于夏。 秋之涼者,將寒而未寒也;春之溫者,將熱而未熱也。 |
感于冬者,謂之傷寒;感于夏者,謂之病熱; 感秋之涼,輕于傷寒,而實傷寒之屬也; 感春之溫,輕于病熱,而實病熱之屬也。 |
故秋冬之感證,統曰傷寒,春夏之感證,統曰熱病。 |
仲景之言傷寒,兼秋月之傷涼也;《素問》之言熱病,兼春月之病溫也。 |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