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傷寒論科學化新註》(近代‧承淡安)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中篇:

五十五條:脈浮緊者,法當身疼痛,宜以汗解之。

 假令尺中遲者,不可發汗﹝sweating﹞。

 何以知其然?

 以營氣不足,血少故也。

 本條言尺中脈遲者,亦不可發汗﹝sweating﹞之定則。

>【解曰】:

 脈見浮緊者,法當身疼痛,應以汗解之。

 假設其人身疼痛而尺脈遲弱者,不可與之發汗﹝sweating﹞。

 何以知其不可發汗﹝sweating﹞?

 以尺中遲弱主營血之氣不足,血液少之故也。

 上條言尺中脈微者不可發汗﹝sweating﹞,此條言尺中遲者亦不可發汗﹝sweating﹞,以尺脈主裏亦主營血,尺遲為營血不足,血液中之水分可發為汗,營既不足,發汗﹝sweating﹞更傷血之水分,使血球失活潑機動,所以不能再汗。

 但既有身痛之表證,似不能不汗,為尺遲弱營虛之故,而任其自癒,亦不可能,當於發汗﹝sweating﹞之中加入補氣補血之品,未始不能解其病邪。

 本條可以「桂枝加附子湯」或「新加湯」:治之。

 「遲脈」為脈之至數遲。

 尺遲寸亦遲,左右兩手皆遲。

 脈浮緊,緊如轉索,當屬脈搏有力之候。

 本條尺中脈遲,如遲而有力,可以汗,亦可以下。

 此言不可汗者,當為尺中遲而弱,不若寸關之有力也。

 「遲」宜作「弱」字看為是。

 本條之主症為「太陽傷寒﹝Taiyang_cold_damage﹞」身疼痛,能汗解與否,須視其脈。

 如為浮緊者,法當使之汗解。

 若尺中脈遲者,則不能使之汗解。

 一般註者以為寸關脈浮緊尺脈獨遲者為不可發汗﹝sweating﹞,此誤也。

 脈之浮緊為指下按之浮而兼弦滑有力之象。

 浮弦滑有力,即帶數象,為血液向上奔放,有洶湧澎湃之勢。

 尺關相去僅分許,何能獨見遲脈?

 即使為遲,必屬遲而有力,亦為實象,何云不可發汗﹝sweating﹞?

 要知脈浮緊與尺中遲為兩事,絕非寸關浮緊而尺中遲也。

 (如非若上條所註之呼吸性不整脈,吸氣時快,呼氣時慢,乃能有二種脈。)

 李東垣曰:「尺中脈遲,不可用『麻黃』發汗﹝sweating﹞,當頻與『小建中』和之。

 和之而邪解,不須復汗。

 設不解,不妨多與,候尺中有力,乃與『麻黃』汗之可也。」

 周禹載曰:「攻邪者必顧其正。

 尺中遲則真陽必虛,而真陰亦少矣。

 腎為血脈之源,未有腎氣虛而營血反足者。

 尚可汗之以傷其液乎,『建中』之設,正為此也。」

>【本條之舌證】:當為質淡苔白。

>【本條之針法】:

 治尺脈遲而身疼痛。

 風門﹝BL12,T﹞、肩髎﹝SJ14,T﹞、曲池﹝LI11,T﹞、氣海﹝RN06,X﹞、神闕﹝RN08,X﹞。

 針「風門﹝BL12﹞」、「肩髎﹝SJ14﹞」、「曲池﹝LI11﹞」:治身疼痛。

 灸「氣海﹝RN06﹞」、「神闕﹝RN08﹞」強心運血以抗外邪。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辰奕,0934-020-2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