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冷廬醫話》(清‧陸以湉)

 卷四:

 婦科:

《坤元是保》,宋‧薛仲昂軒所著,歷代女科書皆未之采,書中不乏精要之論,易簡之方,詢為女科秘笈。

 咸豐丁巳,吳曉鉦以重值購自吳門,借餘錄之,摘錄數條於此。

婦人有疾,兩乳不嫌其大,月水不嫌其多,乃生機也。

 治嘔血﹝hematemesia﹞及諸衄下血﹝hematochezia﹞等候,用豬腰具,童便二盞,陳三白酒(一盞),貯新瓶內,密封泥口,日晚以慢火煨熟,至初更止,夜分後,更以火溫之,發瓶畢食,即病篤者,止一月效,平日瘦怯者,並宜服之,男女皆效,真以血養之良方也。

醫書云:先期為血熱,後期為血寒,然有或前或後者,將忽寒忽熱乎?

 大抵氣者血之母,氣亂則經期亦亂,故調經以理氣為先。

孕六七月,因爭築著子死腹中,惡露﹝Lochia﹞直下,痛不能勝而欲絕者,佛手散主之。

 (當歸、三芎(五錢)、益母(五錢)、水酒各半碗煎服,停一二時再進一服。)

 若胎不損,則痛止而子母俱安,既損則胎下而母全矣。

一胎不動而冷如冰,即非好胎。

 若以不動言之,好胎亦是伏而不動者,何可遂斷其死胎也?

宜服順氣活血藥。產後忌飲酒,但服童便可也,童便為臨產仙藥,暈眩敗血中心,及血崩﹝metrorrhagia﹞諸症,倉卒不及備藥,惟兒初下地時,即與童便(一盞),庶免諸症之患。

 一月之內,日服一盞,百病不生,他藥皆不及此。

產後百病,三者最危:嘔吐﹝vomiting﹞、盜汗﹝Night_sweating﹞、泄瀉﹝diarrhea﹞是也。三者並見,其命必危。數症並作,治其,見二凶多,一症輕者無害,產後陰血虛耗﹝blood_deficiency﹞,陽浮散其外而靡所根據,故多發熱,治法用四物湯補陰,薑通神明,炮乾薑能收浮散之陽,使合于陰,故兼用之。

 然產後脾胃虛損,有傷飲食而發熱者,誤作血虛﹝blood_deficiency﹞,則反傷矣。

 故必先問曾食何物,有無傷損。

 有惡血未淨者,必腹痛而發熱,有感冒外邪者,必頭痛而發熱,若發熱而飲食自調,絕無它症者,乃血虛也﹝blood_deficiency﹞,可以補血﹝replenishing_blood﹞。

 若胸膈飽悶,噯氣﹝belching﹞惡食,泄瀉﹝diarrhea﹞等症,只隨症治之。要知腹滿而不痛者,斷非惡血也,產後用益母草銼一大劑三兩,濃煎去渣,加芎、歸末(各二錢)、陳酒、童便(各一盞),服之至再,則腹痛血暈﹝blood_dizziness﹞之惡免,且大有補益,真治產之司總也。

 (此方又名奪命丹,為產後聖藥。)

產後喜鹹愛酸而致咳嗽者﹝Cough﹞,必致痼疾﹝intractable_disease﹞,終身須自慎之,家傳秘方有六,簡易而神妙特奇世寶之。

種子丸,

 (五月五日拔益母草帶根陰乾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朝二丸,百日必效。)

固胎丸,

 (條芩、白術為末,每服(三錢)、砂仁湯下,連服數朝而胎可永安。)

保安丸,

 (五月五日取益母草去根曬乾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孕八九月每朝一丸,砂仁湯下,服二三十朝必無倒產之逆。)

催生丹,

 (益母草四兩,焦白芷,炒滑石、百草霜(各二兩,臨產服四錢,芎歸湯送下。)

益母丹,

 (即產用山楂末(三錢);濃煎益母草湯、陳酒和童便調下,第一日三服,第二日二服,第三日一服,第四、第五日山楂末減半,第六、第七日去山楂末,只服三味,第八日並三味一服,而百疾不生矣,歷驗。)

坤元是保丹,

 (孕婦病則胎亦病而墜,則多兩亡,此方能卻胎病﹝Intrauterine_disease﹞使兩無恙。青黛(五錢)、伏龍肝(二兩);二味研末,用井泥調勻,塗臍上當孕處二寸許,乾則再塗,此丹只可施於傷寒﹝typhoid﹞極熱之症,不可概施者也,切記!切記!慎之!慎之!)

余家有傭婦葉姓,陰戶墜下一物,如初生孩兒頭,臥則入腹,立則墜於外,行動不便,深以為苦,自云產後操作過早,屢至河埠踞而洗衣,致有此患,墜下後產一男,仍不能收,俗名魚袋,不知是否即子宮也。

 此症初起,若根據丹溪法,當或可療,久則不能丹溪治產婦陰戶一物如帕垂下,俗名產㿗﹝Prolapse_of_uterus﹞,宜大補氣﹝tonifying_qi﹞以升提之,以參、芪、術(各一錢)、升麻故隨子而下,用升麻、當歸、芎、芪,大劑服二次,後以五倍子作湯洗濯,其皮,覺一響而收入。

 →【﹝夋皮﹞:音,ㄘㄨㄣ。意:皮膚因受凍或受風吹而乾裂:裂。理(裂紋)。】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辰奕0934-020-2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