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傷寒尋源》(清‧呂震名)

 上集:

 脈分陰陽死生論:

門人問曰:仲景云:陰病見陽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世遂謂仲景之書。專主扶陽而抑陰。

 然與答曰:此陰陽二字。只須就表裏虛實上講。凡邪之中人。

 在表為輕。在裏為重。出表為順。入裏為逆。

 陰病見陽脈。則裏邪有出表之機。故主生。

 陽病見陰脈。則表邪有陷裏之勢。故主死。

 大浮動數滑五者為陽脈。

 陽脈主表主實。陰病見陽脈。則正復而邪自退。病雖重可生。

 沉澀弱弦微五者為陰脈。陰脈屬裏屬虛。

 陽病見陰脈。則正衰而邪孰禦。病雖輕亦死。

 陽病本主生。然見陰脈。則生中伏有死機。

 陰病本主死。然見陰脈。則死中具有生路。

 兩見字即中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之義。臨病之工。可不知戒懼乎。至於扶陽抑陰。乃是元明以來相沿之陋說。易言一陰一陽之謂道。陽統乎陰。然而陽亢有悔。陰承乎陽。然而陰疑必戰。

 故《經》云: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所謂病者。悉由乎陰陽之偏也。

 仲景治病諸法。第就其陰陽之偏勝者。劑其偏而病自已。

 有時陽氣亢極。但用純陰之劑。不雜一毫陽藥。非毗于陰也。育陰正以劑陽。

 有時陰氣盛極。但用純陽之劑。不雜一毫陰藥。非毗于陽也。扶陽正以劑陰。

 其有陰陽氣雖偏勝。而尚未至於偏極者。

 陽藥方中。必少加陰藥以存津。

 陰藥方中。必少加陽藥以化氣。

 雖有時寒熱﹝cold_and_heat﹞互投。補瀉兼進。似乎處方之甚雜。

 其實原乎陰陽互根之理。劑其偏勝以協於中。人受中以生。聖人之道。中道也。後世聖道不明。流為曲說。

 因之丹溪有陰常不足陽常有餘之論。

 景嶽辟丹溪。而又為陽常不足陰常有餘之論。則學人漫無適從而惑滋甚矣!

 內經‧生氣通天論》:明言生之氣本於陰陽。其論司天運氣治諸勝復之法。則但曰: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溫者清之。清者溫之。無問其數。以平為期。是明言陰陽貴得其平矣!

 仲景之學。直接軒岐。歷聖相傳之道。不外一中。偏陰、偏陽。總屬邪說。讀仲景書。當在中字上著眼。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辰奕0934-020-2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