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懸解》汗下宜忌 不可汗 十八章:

不可汗一: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巔,微反在上,澀反在下。

 微則陽氣不足,澀則無血,陽氣反微,中風﹝stroke﹞汗出,而反躁煩,澀則無血,厥而且寒。

 陽微發汗,躁不得眠﹝insomnia﹞。

濡弱者,陽虛之診。

 陽在上而陰在下,平人寸關常盛而尺中常虛,今弱反在關,濡反在寸。

 陽分之血多虛,陰分之氣多虛,平人寸口常澀而尺中常微,今微反在寸,澀反在尺。

 微者,陽氣之不足也,澀者,血少而不流也。

 上焦之陽氣反微,于是表氣不固,中風﹝stroke﹞汗出,陽不內根而外泄,則反生煩躁﹝dysphoria﹞,似乎陽盛也。

 下焦澀而無血,以其溫氣之虛,是以厥逆﹝reverse_flow﹞,而且寒冷。

 上之陽氣不足,下之無血,總是陽微,陽微發汗,而再瀉其陽,則躁不得眠﹝insomnia﹞矣。

不可汗二: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巔,弦反在上,微反在下。

 弦為陽運,微為陰寒,上實下虛,意欲得溫。

 微弦為虛,不可發汗,發汗則寒栗,不能自還。

肝膽之脈弦,弦者,陽生之象。

 木生于水而長于土,弦應在關上,今者弦反在上。

 寸部既弦,則尺不應微,今者微反在下。

 弦為陽氣升運而不降,微為陰分陽虛而生寒,是上實而下虛也。

 下焦虛寒,則意欲得溫。

 總之,寸口之弦,尺中之微,悉因中焦之陽虛,虛者不可發汗,汗亡其陽,則寒冷戰慄,不能自還也。

不可汗三:

脈濡而緊,濡則衛氣微,緊則營中寒﹝cold_strike﹞,陽微衛中風﹝stroke﹞,發熱而惡寒,營緊胃中冷,微嘔心內煩。

 醫謂有大熱,解肌而發汗,亡陽﹝yang_exhaustion﹞虛煩躁﹝dysphoria﹞,心下苦痞堅,表裏俱虛竭,卒起而頭眩﹝dizzy_head﹞,客熱在皮膚,悵怏不得眠﹝insomnia﹞。

 不知胃氣冷,緊寒在關元﹝RN04﹞,技巧無所施,汲水灌其身,客熱因時罷,栗栗而戰寒,重被而覆之,汗出而冒巔,體惕而又振,小便為微難,寒氣因水發,清穀不容間,嘔變反腸出,顛倒不得安,手足為微逆,身冷而內煩。

 遲欲從後救,安可複追還!

脈濡而緊,陽虛陰盛之診。

 濡則衛氣微弱,緊則營中虛寒,衛陽微則衛中于風,發熱而惡寒,營緊則胃中虛冷,微作嘔吐﹝vomition﹞而心內生煩。

 醫見脈之緊,謂為傷寒浮緊之脈,內有大熱不泄,因解其肌而發其汗。

 汗多﹝copious_sweat﹞、亡陽﹝yang_exhaustion﹞,陽虛而生煩躁﹝dysphoria﹞,心下濁陰填塞,而苦痞堅。

 其衛微而胃冷,表裏之陽原虛,汗則表裏俱虛,而且罄竭,于是卒起而頭上眩暈。

 陽虛外脫,則客熱在于皮膚,煩躁﹝dysphoria﹞悵怏,不得眠臥﹝insomnia﹞。

 外熱雖甚,不知其胃氣之冷,緊寒在干關元﹝RN04﹞。

 關元﹝RN04﹞,任脈穴,在臍下。

 醫見其外熱愈增,技巧無施,乃汲水灌之,退其客熱。

 客熱因時罷退,栗栗振寒。

 醫見其振寒,意其戰汗,又重被而覆之,以逼其汗。

 汗出而冒顛昏暈,其身體動惕而又振搖,木鬱而風動矣。

 陽亡氣滯,小便為難。

 腎中之寒氣,因冷水發作,下利清穀﹝clear-food_diarrhea﹞立見。

 前之微嘔而上逆,今且變為腸滑而下陷。

 中氣頹敗,由是顛倒反復,不得安寧,手足微生厥逆﹝reverse_flow﹞,身則外冷而內煩。

 是其命在頃刻,速治亦且無醫,況遲遲欲從後救,安可複追還也!

不可汗四:

諸脈得數動微弱者,不可發汗,發汗則大便難﹝dyschezia﹞,腹中乾,胃燥而煩,其形相像,根本異源。

數動者,陽氣之盛,微弱者,陰血之虛。

 汗則陰血愈亡,故便難腹乾,胃燥而煩。

 陰盛者,汗則亡陽﹝yang_exhaustion﹞,而陽盛者,汗則亡陰,其煩躁﹝dysphoria﹞之形狀,雖甚相像,而其亡陽﹝yang_exhaustion﹞亡陰之根本,則源委不同也。

不可汗五:

厥逆﹝reverse_flow﹞脈緊,不可發汗,發汗則聲亂,咽嘶,舌萎﹝limp_tongue﹞,聲不得前。

厥逆﹝reverse_flow﹞而脈緊,陰盛裏寒,故不可汗。

 汗則聲亂,咽嘶,舌萎﹝limp_tongue﹞,而不能發聲。

 嘶者,音欲絕而不亮,《素問》:弦絕者,其音嘶敗。

 以肺主聲,汗瀉肺氣,故聲敗也。

不可汗六:

動氣在左,不可發汗,發汗則頭眩﹝dizzy_head﹞,汗不止,筋惕肉﹝muscular_twitching_and_cramp﹞。

 動氣在左,肝氣之鬱。

 汗泄肝氣,則陽氣飛升而頭上眩暈,風木疏泄而汗出不止,風木搖撼而筋惕肉﹝muscular_twitching_and_cramp﹞。

不可汗七:

動氣在右,不可發汗,發汗即衄而渴,心苦煩,飲即吐水。

 動氣在右,肺氣之鬱,汗泄肺氣,則收斂失政,衄血﹝epitaxis﹞作渴,心中苦煩。陽虛裏寒,故飲即吐水。

不可汗八:

動氣在上,不可發汗,發汗則氣上衝,正在心端。

 動氣在上,風木鬱衝而心下動悸也。汗亡肝家溫氣,則肝氣上衝,正在心端也。

不可汗九:

動氣在下,不可發汗,發汗則無汗﹝adiaphoresis﹞,心中大煩,骨節苦疼,目暈惡寒,食則反吐,穀不得前。

動氣在下,風木振搖而臍下動悸也。

 此緣水寒木鬱,汗之陰旺無汗﹝adiaphoresis﹞,而微陽升泄,心中大煩。

 陰旺濕作,骨節苦痛。

 陽飛火敗,目暈惡寒。

 土敗胃逆,食則反吐,穀不得入也。

不可汗十:

咽中閉塞,不可發汗,發汗則吐血﹝haematemesis﹞,氣欲絕,手足逆寒﹝counterflow_cold_of_the_extremities﹞,欲得蜷臥,不得自溫。

咽中閉塞,濁氣上填也。

 汗之中氣頹敗,不能統血,溫氣欲絕,故厥逆﹝reverse_flow﹞蜷臥也。

不可汗十一:

衄家,不可發汗,汗出必額上陷,脈緊急,目直視﹝forward-staring_eyes﹞,不能眴﹝inability_to_roll_the_eyes﹞,不得眠﹝insomnia﹞。

衄家陽氣升泄,汗之亡陽﹝yang_exhaustion﹞,必額上塌陷,經脈緊急,目晴直視﹝forward-staring_eyes﹞,不能眴轉﹝inability_to_roll_the_eyes﹞,不得眠睡﹝insomnia﹞,由其陽根洩露而不秘藏也。

不可汗十二:

亡血家﹝blood_collapse﹞,不可發汗,發汗則寒栗而振。

亡血家﹝blood_collapse﹞、中脘﹝RN12﹞陽虛,溫氣脫泄,汗之陽氣愈亡,故寒栗而振。

不可汗十三:

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必便血﹝hematochezia﹞。

淋家土濕木鬱,生氣不達,汗之再亡血﹝blood_collapse﹞中溫氣,風木愈陷,疏泄不藏,必便血也﹝hematochezia﹞。

不可汗十四: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汗出則痙﹝tetany﹞。

瘡家膿血損傷,再以汗傷其血,則筋脈攣縮而病痙﹝tetany﹞。

不可汗十五:

咽喉乾燥,不可發汗。

津液虧也。

不可汗十六:

咳而小便利,若失小便者,不可發汗,汗則四肢厥冷﹝reversal_cold﹞。

陽升氣逆。

 不能攝水,汗之中氣愈敗,故四肢厥冷﹝reversal_cold﹞。

不可汗十七:

咳者則劇,數吐涎沫﹝dribbling﹞,咽中必乾,小便不利﹝Dysuria﹞,心中饑煩,晬時而發,其形似瘧,有寒無熱,虛而寒栗。

 咳而發汗,蜷而苦滿,腹中複堅。

凡病見咳,則證更劇。

 咳家多緣水旺土濕,肺氣衝逆之故。

 氣不清降,則津液凝結,化生涎沫。

 咽喉失滋,是以必乾。

 氣逆不能化水,故小便不利﹝Dysuria﹞。

 此其清陽下陷,心中饑餒,君火﹝sovereign_fire﹞不降,又覺煩生。

 晬時氣虛寒戰,發作如瘧,但無熱耳。

 咳而發汗,陽亡濕動,必蜷臥惡寒,而苦腹滿﹝abdominal_fullness﹞,腹中複覺堅硬也。

不可汗十八:

諸逆發汗,病微者難差,劇者言亂目弦者死,命將難全。

諸厥逆﹝reverse_flow﹞之證,陽氣最虛,汗之陽脫﹝yang_exhaustion﹞陰敗,則言亂目眩﹝dizzy_vision﹞而死。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