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傷寒懸解》卷八 少陽 經上篇 提綱一章:

少陽之氣,化于相火﹝ministerial_fire﹞,其經自頭走足,病則氣逆而火炎,升燎咽喉而上燔頭目,少陽之兼證不一,而口苦﹝bitter_taste_in_mouth﹞、咽乾﹝dry_pharynx﹞、目眩﹝dizzy_vision﹞,則為主證,以相火﹝ministerial_fire﹞之上鬱故也。

 病情遞變而三者不變,病狀善移而三者不移,緣相火﹝ministerial_fire﹞不得下秘,離本根而上浮,故口苦咽乾﹝bitter_mouth_and_dry_pharynx﹞,頭目旋轉而不寧也。

 是則少陽之他證,皆在于或然之中,而少陽之三者,則處于必然之例。

 提綱揭三證以概少陽,少陽雖幻化無常,然或有殊狀,而必無遁情矣。

少陽經 提綱 少陽 一:

少陽之為病,口苦﹝bitter_taste_in_mouth﹞、咽乾﹝dry_pharynx﹞、目眩也﹝dizzy_vision﹞。

足少陽之經,起目銳眥﹝outer_canthus﹞,下頸,合缺盆﹝ST12﹞,口、咽、目,皆少陽經脈之所循。

 少陽 以下行為順,病則經氣壅遏,逆循頭面,相火﹝ministerial_fire﹞燔騰,故見證如此。

 苦者火之味,炎上作苦也。

 眩者相火﹝ministerial_fire﹞離根,升浮旋轉之象也。

 《素問·標本病傳論》:肝病頭目眩﹝dizzy_vision﹞,肝膽同氣也。

少陽經病 小柴胡證 少陽 二

傷寒五六日,中風﹝stroke﹞,寒熱往來﹝alternate_attacks_of_chill_and_fever﹞,胸脇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vexation﹞喜嘔,或心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脇下﹝under_the_rib-side﹞痞硬,或心下悸﹝epigastric_throb﹞,小便不利﹝Dysuria﹞,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傷寒五六日,又中風邪﹝wind_pathogen﹞,此在太陽,即風寒雙感,桂麻各半證也。

 風寒在表,逼遏少陽經氣,于是少陽病﹝shaoyang_disease﹞作。

 少陽 經在太陽、陽明之裏,三陰之表。

 表則二陽,故為半表,裏則三陰,故為半裏。

 半表者,居二陽之下,從陽化氣而為熱,半裏者,居三陰之上,從陰化氣而為寒。

人之經氣,不郁則不盛,郁則陽盛而生熱,陰盛而生寒。

 經氣鬱迫,半表之衛,欲發于外,營氣束之,不能透發,故閉藏而生表寒,半裏之營,欲發于外,而衛氣遏之,不能透發,故鬱蒸而生裏熱。

 蓋寒傷營,則營束其衛而生表寒,及其營衰,則寒往而熱又來矣。

 風傷衛,則衛遏其營而生裏熱,及其衛衰,則熱往而寒又來矣。

 一往一來,勝負不已,此所以往來寒熱﹝alternate_attacks_of_fever_and_chill﹞也。

 少陽 經脈,下胸貫膈,由胃口而循脇肋,病則經氣鬱遏而克戊土。

 戊土脹塞,礙膽經降路,經脈壅阻,故胸脇苦滿。

 戊土被賊,困乏堙瘀,故默默不欲飲食。

 甲木既逆,相火﹝ministerial_fire﹞上燔,而戊土升填,君火﹝sovereign_fire﹞又無下降之路,是以心煩﹝vexation﹞。

 胃土上逆,濁氣不降,是以喜嘔。

 或相火﹝ministerial_fire﹞熏心,而胃未甚逆,是以心煩﹝vexation﹞而不嘔。

 或相火﹝ministerial_fire﹞刑肺,是以渴生。

 或土寒木燥,土木逼迫,是以腹痛﹝Abdominal_pain﹞。

 或經氣盤塞,而脇下﹝under_the_rib-side﹞痞硬。

 或土濕木鬱,心下悸動﹝epigastric_throb﹞而小便不利﹝Dysuria﹞。

 或肺津未耗,而內不作渴。

 太陽 未罷,而身有微熱。

 或胃逆肺阻,而生咳嗽。

 凡此諸病,總是少陽中鬱,表裏不和之故。

 小柴胡湯,柴、芩,清半表而瀉甲木,參、甘、棗,溫半裏而補己土,生薑、半夏,降胃逆而止嘔吐也﹝vomition﹞。

少陽在半表半裏之間,半表之陰虛,則自陽明之經而入于陽明之腑,半裏之陽虛,則自太陰之經而入太陰之臟。

 小柴胡柴芩清瀉半表,使不入于陽明,參甘溫補半裏,使不入于太陰,則邪解于本經,而無入陰入陽之患,是之謂和解表裏也。

 蓋木病則傳土,所謂病則傳其所勝也。《素問》語。

 少陽與陽明、太陰為鄰,防其克土而傳陽明,故以柴芩瀉半表而清陽明,防其克土而傳太陰,故以參甘補半裏而溫太陰,于是表裏雙解矣。

小柴胡湯六十五:

 柴胡﹝半斤)、黃芩(三兩)、半夏﹝半升,洗﹞、人參(三兩)、甘草(三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眼(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煩而不嘔,去半夏、人參,加栝蔞實(一枚)。

 栝蔞實滌瘀而清煩。

 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栝蔞根(四兩)。

 人參、栝蔞根,益氣而生津,清金而止渴。

 若腹痛者﹝Abdominal_pain﹞,去黃芩,加芍藥(三兩)。

 芍藥瀉甲木而清相火﹝ministerial_fire﹞,息風燥而止腹痛﹝Abdominal_pain﹞。

 若脇下﹝under_the_rib-side﹞痞硬,去大棗,加牡蠣(四兩)。

 牡蠣軟堅而消痞硬。

 若心下悸﹝epigastric_throb﹞,小便不利者﹝Dysuria﹞,去黃芩,加茯苓(四兩)。

 茯苓瀉水而去濕,濕去則木達風息,悸動自安。

 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三兩)、溫覆,取微似汗愈。

 桂枝解太陽之表邪。

 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半升、乾薑(二兩)。

 五味子、乾薑,降逆氣而止咳。

小柴胡證二 少陽 三:

血弱氣盡,腠裏開,邪氣因人,與正氣相搏,結于脇下﹝under_the_rib-side﹞,正邪分爭,往來寒熱﹝alternate_attacks_of_fever_and_chill﹞,休作有時,默默不欲飲食,臟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

少陽之病﹝shaoyang_disease﹞,緣太陽、陽明之經外感風寒﹝externally_contracted_wind-cold﹞,經氣鬱勃,逼侵少陽。

 少陽 之經,因于二陽之侵,血弱氣盡,腠裏開泄。

 二陽經邪,因而內入,與本經正氣,兩相搏戰,經氣鬱迫,結滯脇下﹝under_the_rib-side﹞。

 少陽 之經,自頭走足,脈循脇肋,病則經氣不降,橫塞脇肋,此胸脇苦滿,脇下﹝under_the_rib-side﹞痞硬之故也。

 正氣病則正亦為邪,陰鬱而為寒,是為陰邪,陽鬱而為熱,是為陽邪。

 邪正分爭,休作有時,此往來寒熱﹝alternate_attacks_of_fever_and_chill﹞之故也。

 分爭之久,正氣困乏,精神衰倦,靜默無言,飲食不思,此默默不欲飲食之故也。

 脾臟胃腑,以膜相連,一被木邪,則胃氣上逆,脾氣下陷。

 脾氣既陷,則肝氣抑遏而克脾土,其痛必在下部,此腹中作痛之故也。

 胃土既逆,則上脘﹝RN13﹞填塞,君火﹝sovereign_fire﹞不降,濁氣湧翻,于是心煩﹝vexation﹞而喜嘔吐﹝vomition﹞。

 胃土逆則邪高,脾土陷則痛下,痛下而邪高,此心煩﹝vexation﹞喜嘔之故也。

 是皆小柴胡證,宜以主之。

邪氣入內者,正氣病而成邪,是即邪氣之內傳,非必風寒之裏入也。

小柴胡證三 少陽 四:

傷寒中風﹝stroke﹞,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

總結上二章柴胡諸證言。

小柴胡證四 少陽 五:

傷寒四五日,身熱﹝generalized_heat﹞惡寒,頸項強,脇下滿﹝fullness_in_the_rib-side﹞,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頸項強,是太陽之病﹝taiyang_disease﹞,而肝膽主司筋脈,相火﹝ministerial_fire﹞旺則筋脈燥急,少陽之經,自頭下行,而循頸項,故亦有頸項強證。

 脇下滿者﹝fullness_in_the_rib-side﹞,少陽之病﹝shaoyang_disease﹞。

 手足溫者,陽明之病﹝yangming_disease﹞。

 四肢秉氣于胃,胃陽盛旺,則手足溫,而手少陽自手走頭,足少陽自頭走足,故亦有手足溫證。

 是宜小柴胡湯也。

小柴胡證五 少陽 六:

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少陽經氣不舒,侵迫陽明胃腑,胃氣上逆,必作嘔吐﹝vomition﹞。

 相火﹝ministerial_fire﹞鬱蒸,是以發熱。

 少陽之經,往來寒熱﹝alternate_attacks_of_fever_and_chill﹞,此但云發熱而不言寒,是半表之陽盛,而將傳于陽明者,是宜小柴胡湯瀉其表熱也。

柴胡桂枝證六 少陽 七: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feeling_obstructed_in_epigastrium﹞,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太陽病﹝taiyang_disease﹞,發熱惡寒,骨節疼痛﹝joint_pain﹞,此發熱惡寒,肢節煩痛者,乙太陽之外證未去,而相火﹝ministerial_fire﹞旺干半表,故惡寒不甚,甲木侵克戊土,土主四肢,故痛在四肢。

 《素問·太陰陽明論》:「四肢皆秉氣于胃,胃與四肢氣脈流通,則疼痛不作,胃病而氣不四達,四肢經絡,壅滯不行,是以痛生。

 節者,四肢之溪谷﹝Ravine_Valley﹞,經氣鬱遏,溪谷﹝Ravine_Valley﹞填塞,故痛在骨節。

 相火﹝ministerial_fire﹞鬱發,是以煩生也。

 少陽經自胃口旁下脇肋,故心下支結﹝feeling_obstructed_in_epigastrium﹞。

 支結者,旁支偏結也。

 經病多而腑病少,故微嘔不甚。

 此皆少陽之病﹝shaoyang_disease﹞,而微見惡寒,則大陽之外證未去也,宜柴胡合桂枝,雙解太少之經邪也。

小柴胡加減:外有微熱者,加桂枝,此微惡寒,即外有微熱之互文。

 少陽以相火﹝ministerial_fire﹞化氣,寒往則純是發熱,若但熱無寒,則發熱更劇,無發熱而兼惡寒者。

 微有惡寒,或外熱輕微,便是太陽外證未去,故與桂枝湯合用。

 傷寒而不用麻黃者,以其惡寒之微也。

柴胡桂枝湯六十六:

 柴胡(四兩)、黃芩(一兩五錢)、人參(一兩五錢)、半夏(二合五勺);大棗(六枚)、生薑(一兩五錢)、桂枝(一兩五錢)、芍藥(一兩五錢)、甘草(一兩,炙)。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小柴胡證七 少陽 八:

太陽病﹝taiyang_disease﹞,十日已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腹痛者﹝thoracic_fullness_and_Abdominal_pain﹞,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

 方在:太陽二十。

太陽病﹝taiyang_disease﹞,十日以外,脈浮細而嗜臥者,是太陽之外證已解也。

 表邪離太陽而入少陽,故浮緊變而為浮細,少陽之脈弦細也,膽熱者善眠,是其嗜臥,必入少陽。

 設其胸滿脇痛者﹝thoracic_fullness_and_rib-side_pain﹞,又見少陽經證,宜與小柴胡湯。

 若脈但浮而不細者,則未入少陽,而猶是太陽,宜與麻黃湯也。

小柴胡證八 少陽 九:

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者,先用小建中湯,不差者,與小柴胡湯主之。

甲乙同氣,甲木不降,則寸脈澀,乙木不升,則尺脈弦。

 甲木上逆,而克戊土,法當痛見于胸膈,乙木下陷,而克已土,法當痛見于腹脇。

 木氣枯燥,是以其痛迫急。

 肝膽合邪,風火鬱發,中氣被賊,勢難延緩,宜先用小建中湯,膠飴、甘、棗,補脾精而緩急痛,薑、桂、芍藥,達木鬱而清風火。

 若不差者,仍與柴胡,再瀉其相火﹝ministerial_fire﹞也。

此申明首章腹痛者﹝Abdominal_pain﹞,加芍藥之義。

小建中湯六十七:

 桂枝(三兩)、芍藥(六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生薑(三兩)、膠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

小柴胡證九 少陽 十:

嘔家,不可與建中湯,以甜故也。

素慣嘔家,不可與建中湯,以桂、甘、飴、棗之甜,最動嘔吐也﹝vomition﹞。

屬陽明證十 少陽 十一:

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也,以法治之。

服柴胡湯已,半表之熱清,應當不渴,渴者,胃腑燥熱,屬陽明也。

 以法治之,去其燥熱,則胃病不成矣。

黃芩半夏證十一 少陽 十二入陽明去路:

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diarrhea﹞,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

太陽與少陽合病,少陽經氣鬱而克戊土,土病而下脘不容,自下利者﹝diarrhea﹞,與黃芩湯,甘草、大棗,補其脾精,黃芩、芍藥,瀉其相火﹝ministerial_fire﹞。恐利亡脾陰,以致土燥,而入陽明也。

 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降胃逆而止嘔吐也﹝vomition﹞。

黃芩湯六十八:

 黃芩(三兩)、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若嘔者,加半夏﹝半升)、生薑(三兩)。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六十九:

 黃芩(三兩)、芍藥(二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半夏﹝半升)、生薑(三兩);

于黃芩湯方內加半夏、生薑,餘依黃芩湯服法。

大柴胡證十二 少陽 十三 入陽明去路: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下痞硬﹝hard_glomus_below_the_heart﹞,嘔吐﹝vomition﹞而下利者﹝diarrhea﹞,大柴胡湯主之。

傷寒表證發熱,汗出當解,乃汗出不解,是內有陽明裏證。

 熱自內發,非關表寒,汗去津亡,則燥熱愈增矣。

 心下痞硬﹝hard_glomus_below_the_heart﹞,是膽胃兩家之鬱塞也。

 嘔吐﹝vomition﹞而下利者﹝diarrhea﹞,是戊土迫于甲木,上下二脘不能容納水穀也。

 吐利﹝simultaneous_vomiting_and_diarrhea﹞心痞,自是太陰證,而見于發熱汗出之後,則非太陰而陽明也。

 大柴胡湯,柴、芩、芍藥,清少陽之火,枳實、大黃,瀉陽明之熱,生薑、半夏,降胃逆而止嘔吐也﹝vomition﹞。

大柴胡湯七十:

 柴胡﹝半斤)、黃芩(三兩)、芍藥(三兩)、半夏﹝半升,洗﹞、生薑﹝五兩)、大棗﹝十二枚)、枳實(四枚,炙)、大黃(二兩);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溫服一升日三服。

大柴胡證十三 少陽 十四入陽明去路:

傷寒五六日,頭汗出﹝sweating_head﹞,微惡寒,手足冷﹝Coldness_of_limbs﹞,心下滿﹝fullness_below_the_heart﹞,口不欲食﹝anorexia﹞,大便硬,脈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複有裏也。

 脈沉,亦在裏也。

 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yin_constipation﹞,不得複有外證,悉入在裏,此為半在表半在裏也。

 脈雖沉緊,不得為少陰病﹝Shaoyin_disease﹞,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sweating_head﹞,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

 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傷寒五六日,頭汗出﹝sweating_head﹞,微惡寒,手足冷﹝Coldness_of_limbs﹞,心下滿﹝fullness_below_the_heart﹞,口不欲食﹝anorexia﹞,默默不欲飲食。

 大便硬,脈細者,包下沉緊。

 此為陽明經之微結。

 以少陽陽明兩經鬱迫,結于胃口,故心下滿脹﹝fullness_below_the_heart﹞。

 經熱薰蒸,故頭上汗出。

 必有少陽之表證,如汗出惡寒、肢冷心滿之類,複有陽明之裏證,如大便硬之類也。

 蓋少陽與陽明合病,戊土不能勝甲木,必傳陽明胃腑,故決有裏證。

 其脈之沉,主在裏也。

 汗出為陽經之微結,假令純是陰分之結,陽以少陽經言,陰以陽明腑言。

 必不得複有外證,如汗出惡寒之類,應當悉入在裏。

 既有外證,此為半在裏半在表也。

 其脈雖沉緊,亦不得為少陰病﹝Shaoyin_disease﹞,所以然者,少陰病﹝Shaoyin_disease﹞不得有汗。

 今頭汗出﹝sweating_head﹞,故知非少陰而實少陽也。

 此大柴胡證,先與小柴胡湯,以解少陽之經邪。

 設服後猶不了了者,再以承氣瀉陽明之腑邪,得屎而解矣。

調胃承氣證十四 少陽 十五入陽明去路:

太陽病﹝taiyang_disease﹞,過經十餘日,心中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滿,鬱鬱微煩,先此時自極吐下者,與調胃承氣湯。

 方在:陽明二十。

 若不爾者,不可與。

 但欲嘔,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

太陽病﹝taiyang_disease﹞,過經十餘日,應不在少陽,其心中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滿,鬱鬱微煩,又似少陽柴胡證,胃土迫于膽木,其見證如此。

 豈有少陽證如此之日久者?

 若先此時自已曾極吐下者,則是少陽之傳陽明,少陽之經證微在,陽明之腑證已成,可與調胃承氣湯:無事柴胡也。

 以少陽之傳陽明,經迫腑鬱,必見吐下。

 大柴胡證吐下盛作,正是少陽陽明經腑雙病之秋,故大柴胡柴胡與承氣並用,雙解經腑之邪。

 此已吐下在先,僅存欲吐便溏,止是少陽餘波,故不用柴胡,而用承氣。

 若非由自極吐下而得者,便是太陰證,不可與承氣也。

 所以知其自吐下來者,以今日之欲嘔與便溏,少陽之餘波猶在故也。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