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傷寒懸解》太陽壞病 入少陰去路 十七章:

少陰以寒水而化君火﹝sovereign_fire﹞,平人水火交則腎水溫。陰盛之人,水旺火衰,腎氣原寒。

 病在太陽,表陽外鬱,內寒已動。

 一有汗、下、溫針之逆,陽亡土敗,寒水無制,水邪泛溢,死不旋踵。

 扶陽明而抑少陰,良工﹝proficient_practitioner﹞當思患而預防也。

太陽壞病 入少陰桂枝附子證 太陽 九十二:

太陽病﹝taiyang_disease﹞,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difficult_urination﹞,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衛陽汗泄,皮毛失斂,是以汗漏不止。

 表虛,是以惡風。

 汗亡血﹝blood_collapse﹞中溫氣,木鬱不能行水,是以小便難﹝difficult_urination﹞。

 陽亡土敗,不能溫養四肢,是以四肢微急,難以屈伸。

 腎主五液,入心為汗,腎氣者,諸陽之本,汗漏不止,則腎中陽根,泄而不藏。

 桂枝加附子湯,桂枝達肝木之鬱陷,芍藥斂風氣之疏泄,薑、甘、大棗,補脾精而和中氣,附子暖腎水以益陽根也。

桂枝加附子湯三十二:

 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附子(一枚,炮,破八片﹞、生薑(三兩);

于桂枝湯內加附子(一枚,破八片﹞,餘依前法。

芍藥甘草附子證二 太陽 九十三:

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

汗泄血中溫氣,木鬱陽陷,故表病不解,而反加惡寒。

 芍藥甘草附子湯,芍藥清風而斂營血,甘草培土而榮木氣,附子暖水以補溫氣也。

芍藥甘草附子湯三十三:

 芍藥(三兩)、甘草(三兩,炙)、附子(一枚,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溫服。

內外俱虛證三太陽九十四:

下之後,複發汗,必振寒,脈微細,所以然者,以內外俱虛故也。

申明上章惡寒之義。

 汗下亡陽﹝yang_exhaustion﹞,必身體振寒,而經脈細微。

 所以然者,以下傷其內,汗瀉其外,內外之陽俱虛故也。

苓桂術甘證四 太陽 九十五:

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dizzy_head﹞,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

吐傷胃陽,則病上逆,濁氣衝塞,故心下逆滿。

 陽氣浮升而無根,故起則頭眩﹝dizzy_head﹞。

 下瀉脾陽,則病下陷,風木抑鬱,故脈沉緊。

 木愈鬱而愈升,升發太過,而不得平,故氣上衝胸。

 又複發汗,以亡經中之陽,溫氣脫瀉,木枯風動,于是身體振搖,勢如懸旌。

 此緣于水旺土濕而風木鬱動也,苓桂術甘湯,苓、術瀉水,桂枝疏木,而甘草補中也。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三十四:

 茯苓(四兩)、甘草(二兩,炙)、桂枝(二兩)、白朮(二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真武證五 太陽 九十六:

太陽病﹝taiyang_disease﹞,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epigastric_throb﹞,頭眩﹝dizzy_head﹞,身膶動﹝generalized_twitching﹞,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

 方在:少陰十九。

陽虛之人,發汗過多,土敗陽飛,則頭目眩暈﹝dizzy_head_and_vision﹞。

 風木動搖,則心悸﹝palpitations﹞肉

 蓋木生于水而長于土,水寒土濕,木鬱風生,是以悸動。

 根本搖撼,則悸在臍間,枝葉振搖,則悸在心下。

 振振欲擗地者,風動神搖,欲穴地以自安也。

 木鬱風動,原于土濕而水寒,真武湯,生薑降濁而止嘔,苓、術瀉水而燥土,芍藥清風而安振搖,附子溫腎水以培陽根也。

 真武湯,治水陰病,內有水氣﹝edema﹞,腹痛下利﹝Abdominal_painand_diarrhea﹞。

 小便不利﹝Dysuria﹞,四肢沉重疼痛,或嘔者。

桂枝甘草證六 太陽 九十七:

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epigastric_throb﹞,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

汗亡心液,火瀉神虛,故叉手自冒其心。

 冒者,覆也。

 汗多﹝copious_sweat﹞陽亡,溫氣瀉脫,風木不寧,而土敗胃逆,濁氣填塞,風木上行,升路鬱阻,故心下動悸,欲得手按,以寧神宇。

 桂枝甘草湯:桂枝疏木而安動搖,甘草補土以培根本也。

桂枝甘草湯三十五:

 桂枝(四兩)、甘草(二兩,炙);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陽虛耳聾證七 太陽 九十八:

未持脈時,病人叉手自冒心,師因教試令咳,而不咳者,此必兩耳聾﹝deafness﹞無聞也。

 所以然者,以重發汗,虛故如此。

五臟陰也,陰中有陽,清陽升發,開竅五官,濁陰下降,七竅﹝seven_orifices﹞空靈,故能聞見。

 汗傷中氣,肝脾不升,肺胃不降,清陽下陷,濁陰上逆,濁氣湮塞,聽宮障蔽,是以聾也。

身重、心悸證八 太陽 九十九:

脈浮數者,法當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generalized_heaviness﹞、心悸者﹝palpitations﹞,不可發汗,當自汗出﹝spontaneous_sweating﹞乃解。

 所以然者,尺中脈微,此裏虛,須表裏實,津液自和,便自汗出﹝spontaneous_sweating﹞愈。

浮數之脈,當以汗解,設在下後,而見身重﹝generalized_heaviness﹞、心悸﹝palpitations﹞之證,雖有浮數之脈,不可發汗,當使其自汗出﹝spontaneous_sweating﹞乃愈。

 蓋水旺土濕,則身體重濁,木鬱風生,則心下悸動﹝epigastric_throb﹞,以其傷肝脾之陽故也。

 所以然者,寸口雖見浮數,而尺中則脈微弱,寸口主表,尺中主裏,寸口浮數,雖為表實,而尺脈微弱,則為裏虛。

 須裏氣漸複,表裏俱實,則裏氣內拒,表氣外發,牙蔔無內陷之慮,便自汗出﹝spontaneous_sweating﹞而愈。

 醫家于此,貴有實裏解表之法,雖汗出而無虛虛之嫌,則以人巧而代天工矣

苓桂甘棗證九 太陽 一百:

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throbbing_below_navel﹞,欲作奔豚﹝Coronary_Artery_Disease,CHD﹞,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汗亡血﹝blood_collapse﹞中溫氣,風木鬱動,是以振悸。

 枝葉不甯,則悸在心下,根本不安,則悸在臍間,臍下振悸,根本撼搖,則奔豚﹝Coronary_Artery_Disease,CHD﹞欲作矣。

 奔豚者﹝Coronary_Artery_Disease,CHD﹞,風木奔騰,狀如驚豚,上衝胸膈,及乎咽、喉、腹、脇、心、首,諸病皆作,喘呼閉塞,七竅﹝seven_orifices﹞火生,病熱兇惡,莫此為劇。

 仲景、扁鵲,以為腎邪,仲景霍亂﹝cholera﹞:臍上築者,腎氣動也。

 扁鵲《難經》:腎之積,曰奔豚﹝Coronary_Artery_Disease,CHD﹞。

 其實純是肝氣。

 蓋木氣奔衝,原于陽亡而水寒也,苓桂甘棗湯,茯苓、桂枝瀉癸水而疏乙木,甘草、大棗補脾精以滋肝血也。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三十六:

 茯苓﹝半斤)、桂枝(四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

 上四味,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作甘瀾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內,以杓揚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取用之。

桂枝加桂證十 太陽 一百一:

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Coronary_Artery_Disease,CHD﹞,氣從少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

汗後陽虛脾陷,木氣不舒,一被外寒,閉其針孔,風木鬱動,必發奔豚﹝Coronary_Artery_Disease,CHD﹞。

 若氣從少腹上衝心胸,便是奔豚﹝Coronary_Artery_Disease,CHD﹞發作,宜先灸核上各一壯,散其外寒,即以桂枝加桂湯,更加桂枝,以疏風木而降奔衝也。

 桂枝加桂者,于桂枝湯內,更加桂枝也。

桂枝加桂湯三十七:

 桂枝﹝五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生薑(三兩);

于桂枝湯內更加桂枝(二兩)、﹝共五兩);餘依前法。

桂枝加桂證十一 太陽 一百二:

太陽病﹝taiyang_disease﹞,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用前法。

 若不上衝者,不可與之。

下後其氣上衝,是奔豚﹝Coronary_Artery_Disease,CHD﹞發作也,可與桂枝湯,用如前法,疏風木而降奔衝。

 若不上衝者,奔豚﹝Coronary_Artery_Disease,CHD﹞未作,不可與前湯也。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證十二 太陽 一百三:

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亡陽﹝yang_exhaustion﹞,必驚狂﹝fright_mania﹞,起臥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主之。

汗多﹝copious_sweat﹞、亡陽﹝yang_exhaustion﹞,君火﹝sovereign_fire﹞飛騰,神魂失歸,是以驚生。

 濁氣上逆,化生敗濁,迷塞心宮,是以狂作。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桂枝、甘草疏木而培中,生薑、大棗補脾而降逆,蜀漆吐腐瘀而療狂,龍骨、牡蠣,斂神魂而止驚也。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三十八:

 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生薑(三兩)、蜀漆(三兩,洗去腥)、龍骨(四兩)、牡蠣﹝五兩,熬);

上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溫針亡陽證十三 太陽 一百四:

太陽傷寒者,加溫針必驚也。

溫針發汗亡陽﹝yang_exhaustion﹞,土敗胃逆,神魂無歸,必生驚悸也﹝pavor﹞。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證十四 太陽 一百五:

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dysphoria﹞,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火劫發汗,是為火逆。

 火逆之證,下之亡其裏陽,又複燒針發汗,亡其表陽,神氣離根,因而煩躁不安﹝irritability﹞。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桂枝、甘草疏乙木而培中土,龍骨、牡蠣斂神氣而除煩躁也﹝dysphoria﹞。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三十九:

 桂枝(一兩)、甘草(二兩)、龍骨(二兩)、牡蠣(三兩);

上為末,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日三服。

茯苓四逆證十五 太陽 一百六:

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dysphoria﹞,茯苓四逆湯主之。

汗下亡陽﹝yang_exhaustion﹞,土敗水侮,陽氣拔根,擾亂無歸,故生煩躁﹝dysphoria﹞。

 茯苓四逆湯,茯苓、參、甘瀉水而補土,乾薑、附子溫脾而暖腎也。

茯苓四逆湯 四十:

 茯苓(六兩)、人參(一兩)、甘草(二兩,炙)、乾薑(一兩)、﹝五錢)、附子(一枚,去皮);

 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乾薑附子證十六太陽一百七:

下之後,複發汗,晝日煩躁﹝dysphoria﹞、不得眠﹝insomnia﹞,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微沉,身無大熱者,乾薑附子湯主之。

汗下亡陽﹝yang_exhaustion﹞,土敗水侮,微陽拔根,不得下秘,故晝日煩躁﹝dysphoria﹞、不得眠﹝insomnia﹞。

 夜而陽氣歸根,是以安靜。

 溫氣脫瀉,乙木鬱陷,故脈象沈﹝沉﹞微而身無大熱。

 乾薑附子湯,乾薑溫中以回脾胃之陽,附子溫下以複肝腎之陽也。

乾薑附子湯 四十一:

 乾薑(一兩)、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禹餘糧證十七 太陽 一百八:

汗家,重發汗,必恍惚﹝abstraction﹞心亂,小便已陰痛,與禹餘糧丸。

 方闕。

平素汗家,液亡神虛,重發其汗,陽亡神敗,必恍惚﹝abstraction﹞心亂。

 濕動木鬱,小便後陰痛。

 以木鬱于水,疏泄不暢,便後滯氣凝澀,故尿孔作痛。

 禹餘糧斂陽神于陰精,蟄君火﹝sovereign_fire﹞而達風木也。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