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湯之注釋:

食穀欲嘔者,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傷寒論》﹞

【註】:

方有執曰:「食穀欲嘔者,胃寒也。」

山田正珍曰:「『陽明』二字,本當作『中焦』,乃對下文上焦句而言。王叔和不知文法如是,妄謂中焦即陽明胃腑之位,遂改作陽明耳。食穀欲嘔者,胃中虛寒,飲水淤蓄也。吳茱萸溫中,生薑逐飲,即此故也。按太陽下篇云:『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由是觀之,屬上焦者,乃胸中有熱之謂,宜與小柴胡湯者也。前一百五十四條為指小柴胡湯以治上焦之方,亦可以為徵。」

求真按:「山田氏說甚是。本來此方為陰證之法劑,故其主治為食穀欲嘔證,然服之嘔反加劇者,非陰證也明矣。所以謂屬上焦,暗示其以小柴胡湯為主治也。因本方證是屬於內,由下方迫胃;小柴胡湯證是屬於外,由上部迫之者,且有寒熱之差,但皆有嘔證,甚相疑似,判別不易。故師托說本方之證治,以示二方之類證鑒別也。尚有稻葉克禮之《腹證奇覽》本方條云:『用柴胡而不能治者,此證間有之,因胸脇苦滿,而嘔不已故也。然胸脇苦滿而嘔者,用柴胡而愈。如柴胡證,唯胸滿者,是吳茱萸湯證也。』又由亡師之愛兒,瀕於危篤,用小柴胡加吳茱萸湯而得奇效觀之,能窺其間之秘要故也。然尾臺氏所著《類聚方廣義》本方條云:『得湯反劇者,益與此方,則嘔氣自止,但一帖藥,二三次服為佳。』此因注家徒執字句解,不能有所知也,學者宜親驗自得,此以本方瞑眩之例證,曲解本條者也,不可妄從。」

嘔而胸滿者,茱萸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

以產吳國之茱萸為佳品,故有吳茱萸之名。茱萸,即本名也。嘔而胸滿者,先嘔而後胸滿也,則以嘔為主證,而胸滿為客證矣,與小柴胡湯之胸脇苦滿而嘔者不同。須切記之,不可失誤。

少陰病,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傷寒論》﹞

【註】:

本條載於少陰病篇,雖屬至當。茲因便利而列之,其吐利,手足厥冷者,似於四逆湯證。

劉棟云:「下利清穀,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四逆湯主之。嘔吐下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故吳茱萸湯以吐為主,四逆湯以利為主也,此下利二證之別,不可不識。」

又尾臺氏《類聚方廣義》本方條云:「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與四逆湯證相似而不同,四逆湯以下利厥冷為主,此方以嘔吐煩躁為主,是其別也。又治腳氣衝心,煩憒嘔逆,悶亂者。」

如上說,其間自有分別。

又張璐本方條下云:「為少陰兼厥陰之候也。」

仲景單稱少陰病,其實少陰病兼厥陰病可知。

乾嘔,吐涎沬,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傷寒論》﹞

【註】:

亦載於厥陰篇,然因與前條有連絡,故列之。乾嘔吐涎沫,食穀欲嘔者,與嘔而胸滿之三證,同為水毒由內之下方,迫於肺胃所致。頭痛者,此毒更上迫,而侵及頭腦之劇證,故仲景欲示此意,不揭於太陰、少陰篇,而載於厥陰篇也。然此頭痛,《續醫斷》云:「證有主客者,即物有主客也,治其主者,而客從矣,故治法宜分主客也。主者先見,客者後出,故吐而渴者,以吐為主;滿而吐者,以滿為主也。桂枝湯有頭痛,有乾嘔;吳茱萸湯,亦有頭痛,有乾嘔。桂枝湯以頭痛為主,乾嘔為客,故頭痛在首;吳茱萸湯,以乾嘔為主,頭痛為客,故頭痛在末。凡客者動,而主者不動,此頭痛不過是客證,乾嘔實為主證也,以之可以鑒別其類證矣。」

吳茱萸湯方:

吳茱萸4克,人參、大棗各2.4克,生薑4.8克。

上細銼,以水一合五勺,去滓,頓服。

先輩之論說治驗:

《肘後方》曰:「一方﹝求真按:『此即本方也』﹞治人食畢,即噫醋及醋心。」

求真按:「噫醋及醋心,吞酸嘈雜也。」

《聖濟總錄》曰:「人參湯﹝求真按:『此即本方也』﹞治心痛。」

張元素曰:「吳茱萸湯之用有三:去胸中之逆氣滿塞,止心腹感寒之,消宿酒也。」

→【㽲﹝疒亏﹞:音,ㄐㄧㄠˇ。意:《說文》𦞶中急也。《廣韻》腹中急痛。】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嘔而胸滿,心下痞者。」

《方機》本方主治曰:「食穀欲嘔者﹝方意,以氣逆為主證﹞。吐利﹝吐瀉也﹞,手足厥冷,煩躁者。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南呂﹞。嘔而胸滿者﹝紫圓﹞。腳氣上攻而嘔者﹝紫圓﹞。若因水腫而嘔者,非此湯所治也。」

《續建殊錄》曰:「一某客嘗患頭痛,痛則嘔發,劇時語言不出,但以手自擊其首,家人不知其頭痛,皆以為狂。先生診之,腹大攣,恰如引線之傀儡狀,蓋因頭痛甚,有如狂狀也,急與吳茱萸湯,二帖,藥盡疾愈。」

一人卒發乾嘔,醫與小半夏湯,七日不瘥,聲動四鄰,於是迎先生。診之心下痞,四肢厥冷,乃與吳茱萸湯,三帖而愈。

一人初患頭痛,次日腹痛而嘔,手足厥冷,大汗如流,正氣昏冒,時或上攻,氣急息迫,不能語言,先生與吳茱萸湯,諸證頓除,既而困倦甚,四肢擲席,乃更與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數日而瘳。

《成績錄》曰:「一男子,卒然如狂,捧頭踊躍,如頭痛狀,不能言語,乾嘔,目閉,手足微冷,面無血色,周旋堂中,不得少安。先生與吳茱萸湯,五六帖,痊癒。」

一男子,乾嘔頭痛,胸中,周身微冷,面色青白。先生與吳茱萸湯,數帖,稍緩,兼用當歸芍藥散而痊癒。

→【㽲﹝疒亏﹞:音,ㄐㄧㄠˇ。意:《說文》𦞶中急也。《廣韻》腹中急痛。】

《餐英館治療雜話》曰:「《傷寒論》有『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之證,已見於前矣,雖與四逆湯證相同,然四逆湯證,吐利而元氣飛騰,手足厥冷,雖煩躁而元陽欲脫,故手足之厥冷,有自底下冷起之氣味,且腹軟而心下無特別阻塞也。吳茱萸湯之目的,雖云手足厥冷,然不惡冷,且自手指表尖冷起者,四逆之證,自指裡冷起,亦煩躁也。又吳茱萸湯證,必心下痞塞有物,宜以此為目的,因此痞塞,阻其上下氣血往來之經脈,故手足厥冷也。此證《傷寒論》雖無脈,然兩證之脈,當絕,或沉微、沉細之類,故若以脈辨證,雖似相同,實若冰炭也。夏月霍亂吐瀉證,吐利後間有手足厥冷,煩躁等證,世醫以為吐利後是虛寒證,連進四逆、附子、理中等,反增煩躁,心下膨滿痞塞者,非虛塞證也,宜用吳茱萸湯。以吳茱萸之苦味,壓心下之痞塞,則陰陽通泰,煩躁已,厥冷回,此余新得之法也。只宜以心下痞塞為標準,手足自指表冷起為目的。此證若黏汗出,而脫陽者,非附子則不治。夏月雖宜出汗,然通身出薄汗者,則宜吳茱萸湯。猶煩躁,厥已回,心下之痞雖開七八,尚有少少之痞不除者,宜《活人書》之枳實理中湯。總之吐下後,心下痞者,枳實理中湯妙,即理中湯加枳實也。」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噦逆有宜此方者,按《外臺》曰:『療食訖,醋咽多噫也。』」

霍亂,不吐不下,心腹劇痛欲死者,先用備急丸或紫圓,繼投此方,則無不吐者。若已吐,則無不下者矣。已得快吐下,則苦楚脫然,其效至速也,不可不知。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主下降濁飲,故治吐涎沫,治頭痛,治食穀欲嘔,治煩躁吐逆。《肘後》治吐酸嘈雜。後世治噦逆。凡危篤之證,審因濁飲上溢,而處此方,其效難數。吳昆加烏頭而用於疝,此證自陰囊上攻,有刺痛嘔惡等證。凡一切上迫者,皆可為目的。又久腹痛,吐水穀者,此方加沉香有效。又霍亂後轉筋,加木瓜有大效。」

求真按:「加沉香、木瓜,小策也。」

《橘窗書影》曰:「一男子患梅毒,瘥後,頭痛,肩背強急,眼睛時時朦朧。醫概為遺毒,連用仙遺糧及汞劑。血液枯燥,胃中空虛,一日,大發嘔吐而絕食,心下痞塞,煩躁欲死,眾醫驚辭。余診曰:『體本無深毒,因其人懼此病,致醫過攻,而生此變。所謂割雞用牛刀也。先平其胃而下嘔逆,或可得其活路。』因作吳茱萸湯加半夏、黃連﹝官參三分﹞。二日,嘔吐止,食少進。余仍前方不動,某醫笑為頑固,連服數旬,頭痛、肩背強亦隨而愈。」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