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甘草湯之注釋:

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瘥者,與桔梗湯。(《傷寒論》)

【註】

仲景稱少陰病云云,有深意存焉(可參照太陽病篇半夏散及湯條)。但本方不限於少陰病,總以主治急迫者,故雖咽喉痛,但視診上無著變。只由急迫而疼痛者,以本方為主治也。詳細處可對照太陽病篇甘草之醫治效用:條。

甘草湯方:

甘草8克。

上細銼,以水一合,煎五勺。去滓,溫服。

先輩之論說:

《得效方》曰:「獨勝散(求真按:『即本方也』),解藥毒、蟲毒、毒蟲蛇諸毒。」

《外臺秘要》曰:「近效一方(求真按:『此亦本方也』),療赤白痢,日數十行,不問老少。」

《錦囊秘錄》曰:「國老膏(求真按:『此即本方之煉藥也』),一切癰疽將發,預期服之,則能消腫逐毒,使毒氣不內攻,其效不可具述。」

《聖濟總錄》曰:「甘草湯,治熱毒腫,或身生瘭漿者。又治舌卒腫起,滿口塞喉,氣息不通,頃刻殺人。」

求真按:「以上諸證本方有效者,悉皆由治急迫之能也。」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凡用紫圓、備急圓、梅肉丸、白散等,未得吐下快利,噁心腹痛,苦楚悶亂者,用甘草湯則吐瀉俱快,腹痛頓安。」

孫思邈曰:「凡服湯而嘔逆不入腹者,先以甘草三兩,水三升,煮取二升,服之得吐。若不吐,則益佳。消息定後,服餘湯,即流利不更吐矣。此急迫憒悶之證,不與半夏生薑之所主病同情,宜注意處置之。」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